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自认走南闯北,吃过不少地方特色美食,但最留恋、最怀念的还是洛阳羊肉汤。有时,竟然在梦里也能喝上两三碗。
其实,我们山东的羊肉汤也很有名,尤其单县羊肉汤,素有中华名汤之美誉,但我还是更青睐洛阳羊肉汤。或许,这与我在洛阳当过兵有很大关系。从义务兵、志愿兵到入党提干,我人生最关键的转折都在这里。可以说,我最美好的年华、最朝气的青春、最难忘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
洛阳羊肉汤都是晚上小火慢炖,直到次日早上才卖。满满一大锅,经过一夜文火熬煮,骨头里的骨髓、胶原体等都熬到了汤里,加上辣椒油、葱花、香菜,再配上油饼丝,那叫一个得劲。
洛阳的羊肉汤店数不清,每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承。我比较喜欢龙门街上的一家店,老板是名退伍多年的老兵。店铺很简陋,没有门脸,一口大锅支在老兵家门口,大门底和住房就是餐厅。每天一大早就有好多人过来排队,有的现场喝,有的买回家。因为距离部队还有一段路程,我们没有机会天天来,只有偶尔进城办事顺道过来解解馋。
洛阳喝汤还有一景——一些食客端着大碗,蹲在地上,边喝边聊,好不畅快。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和几个战友蹲在路边,围成一圈,喝着羊汤,侃着大山,那种惬意成了永久的记忆。
2002年,因工作需要,我调离洛阳。除了日思夜想老部队、老战友,还对香喷喷的羊肉汤难以忘怀。
有一次去洛阳出差,忙里偷闲和老战友横穿半个洛阳城跑到那家店。还是那碗老汤,还是那个老味,只是精装了门面。听说我从北京专门过来,老兵有些激动,递上一支烟,问:“味道还中不中?”那么亲切的乡音,让我眼睛一热,逝去的岁月仿佛又回到眼前。
羊肉汤是心中搁置不下的念想,也是与战友通话时必不可少的话题。2008年,我在汶川参加抗震救灾,老战友梁兆君在一次通话中说:“回来路过洛阳,哥一定让你喝上羊肉汤。”原以为是句玩笑话,没想到老战友真把它记在了心上。听说我们返京的专列可能途经洛阳,他和家属凌晨带着暖水瓶跑到店里,装了满满4暖瓶羊肉汤和几袋油饼。
由于专列改道,没有途经洛阳,兆君大哥和嫂子在瑟瑟风中等了半夜。虽然没有喝上那碗羊肉汤,但心中的暖流几次让我热泪盈眶。
还有个好战友叫满博,有一次来北京出差,专门用塑料桶带来一桶羊肉汤。虽然少了些刚出锅时的鲜美,但我喝在嘴里,感动在心里。
这就是战友,这就是战友情。它是融在血脉里的牵挂,是注入灵魂的情感。
其实,在北京也有几家洛阳羊肉汤馆,配方一样,羊肉也来自洛阳,我却怎么也喝不出当年那个味道。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那碗滚烫、飘香的羊肉汤,囊括了青春的记忆、第二故乡的乡愁,还有浓浓的战友情谊。里面除了香味,还有战斗的味道、军旅的印迹,这些早已融入血脉、渗入骨髓,一生都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