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武装部,很难再进步。”这是国防动员系统一些干部的“流行语”。前不久,与记者聊起选人用人这个话题时,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松洋的话却让人颇感意外:“到了武装部,还有下一步!”
此前,杨松洋在海州区站前街道当了3年武装部长,去年11月份被任命为现职。这么快就从基层武装部长提拔为局长,杨松洋到底有啥“关系”?“杨松洋被委以重任并非偶然。”面对记者的疑问,阜新军分区司令员黄勇并未着急给出答案,而是讲了这么一件事。
一次,省军区组织专武干部高炮打靶比武,时任武装部长的杨松洋主动请缨,赴大连参加比武。训练比武期间,杨松洋因对自己的战术动作要求十分严苛,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不承想导致陈旧性脚伤复发,但他强忍剧痛,坚持到比武结束,最终代表军分区取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专武要精武,精武有回报。提拔重用武装部长杨松洋,只是阜新市军地党委树立“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能干事的干部有岗位、干成事的干部有地位”的用人导向的一个缩影。
“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收回思绪,黄勇话头一转告诉记者,3年来,全市先后有37名专武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有11名素质较高的专武干部被列入后备干部序列,专武干部岗位已成为“香饽饽”。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始于尴尬之后的反思。几年前,某镇武装部长岗位空缺,镇党委决定优中选优,让全镇符合条件的干部竞争上岗。本以为大伙儿肯定会拱破脑袋往“擂台”上挤,没想到“告示”发出3天竟无人“揭榜”。
事出反常必有因。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地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基层武装工作的一些特殊性让不少专武干部的工作难度陡增、压力加大,再加上不容易出成绩,“干武装工作不如干地方工作吃香”的论调由此而生。
如何让武装工作有干头、有奔头?该军分区党委分析后感到,必须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激发专武干部积极性。不久之后,军分区联合市委市政府出台《基层武装部建设三年规划》,以此解决基层武装部队伍建设诸多问题。同时出台《专武干部提拔使用规定》《专武干部考核办法》等制度,明确考评结果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从机制上畅通专武干部进出渠道。
建有依据、干有抓手、评有尺度,随着一项项举措的相继出台,军分区专武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想武装、干武装的热情日臻高涨。
都说女人柔弱,康萍身上却是充满刚强。之前,作为平西街道武装部一位女性部长,她抓征兵、训练工作那也是“杠杠滴”。任职以来,康萍先后10余次带领民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18年8月,康萍因工作表现突出,调任海州区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和住建事务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消息传出,在全区专武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干好基层武装工作照样有出息。
原红树街道武装部长吕贺,着眼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每年征兵季,他都跑遍预征对象家庭和学校进行考察,确保送到部队的每名新兵都是思想过硬、素质最好的,在岗期间为部队输送20余名优秀青年,红树街道多次获得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2019年底,吕贺被任命为太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打造成长平台,激励岗位建功。前不久,阜新市委、市政府、阜新军分区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每年底,军分区、人武部集中开展先进基层武装部、优秀专武干部评选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均控制在总数的20%。表彰要专门下发通报,并结合议军会、第一书记述职会等时机颁发奖状奖牌。
“强化正向激励,能更加充分地调动专武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把闪光点转变成干事创业的加油点。”阜新市委书记吕志成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搭建舞台、擂台、奖台,激励专武干部群体在本职岗位上精武强能、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