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西藏军区某工化旅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

口袋书揣怀里 家国情记心间


本报讯 张鑫、记者晏良报道:“‘山再高,没有我们意志高;石再硬,没有我们骨头硬’——这是担负拉(萨)(江)孜公路改建任务时,我旅官兵立下的誓言……”10月中旬,西藏军区某工化旅担负某交通要道抢修保通任务,车队行进间隙,舟桥连指导员黄孝楠从作战行囊里拿出一本手掌大小的口袋书,通过对讲机向战士回忆旅队的战斗故事。

作为一支长期征战在雪域高原的部队,西藏军区某工化旅曾多次参与重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不能任其在历史黑夜中沉睡,应潜心挖掘、自觉传承,鼓励官兵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振兴说。

今年年初,张振兴带领该部组织科、宣传科以旅队发展变革历史为脉络,耗时6个月,梳理出近百件重要历史事件,经过认真组稿、集中讨论、逐篇审阅后编纂成口袋书,印发官兵作为学习读本。口袋书讲述的时间线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贯穿该部8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于官兵熟知的荣誉连队、功勋前辈设有专门介绍。记者翻阅口袋书目录看到,当雄机场、满拉水库、拉嘎公路等该旅曾经参与建设的重点工程事纪一一记录在册。口袋书印发官兵后,该旅在组织日常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利用野外驻训、机动行军、执行大项任务等时机,随机组织学习。

位于川藏公路培达地段的通麦河段号称“通麦天险”,培龙桥就矗立在这条凶险的河流之上。1984年8月22日,一股泥石流随河水顺流而下,“吞没”了培龙桥。交通中断,该旅6连奉命抢修。经过4天连续奋战,官兵硬是手抬肩抗,将培龙桥重新架设起来。

每次车队经过培龙桥,该旅都会组织官兵下车组织一次简短的教育活动。“手握口袋书,再加上现地教学,让我对连队的历史和前辈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上士唐家安说。

据旅领导介绍,他们在学好旅史、用好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开路虎精神”“铺路石精神”“白龙马精神”,通过评选“精神标兵”、颁发“精神徽章”等方式激励官兵在艰苦环境中建功立业。在前不久组织的一次满服役期士官摸底问卷调查中,九成以上战士表示愿意继续扎根军营,戍守雪域边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