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抗美援朝“钢少气多”到如今“钢多气盈骨更硬”,中国军人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永不过时——

唯有勇气贯长虹


■张铁梁 程致远 本报记者 吴 敏

“我手中的这把号曾在三所里吹响,今天我将它交予你,希望你能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它!”

初秋,豫西某野外驻训场,第83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隆重组织军号交接仪式,下士叶治江郑重地从装甲技师侯金亮手中接过一把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传下来的老军号,激动地说:“我接过的是沉甸甸的历史和荣誉。”

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在这把军号吹奏的嘹亮号声下,志愿军第38军113师奉上级命令向三所里穿插,以14小时急行军145华里的速度,先敌5分钟抵达指定地点,成功阻击南逃北援之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穿插攻击的奇迹,赢得了“飞虎”美誉。

当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回望抗美援朝那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仍觉风雷激荡,无尽的冲锋号声在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响起……

在朝鲜战争中担任过“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曾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在战场上,只要这个铜制的乐器一响起,中国士兵就如有了魔力一般,毫无畏惧地向前冲,这时候的联军总会被打得潮水般地溃退。

美军不明白,这谜一样的魔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一个连的官兵挡得住几个师的轮番进攻?

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给出的答案是: “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在那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才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

用身体挡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长津湖畔以战斗姿势受冻牺牲的“冰雕连”官兵……相比美军,我军“钢”虽少,“气”却多,少的是钢铁的武器,多的是钢铁的意志,英雄的精神熔炼成了钢铁脊梁,英雄的鲜血凝结起了钢铁力量。

时光荏苒。在他们战斗过的部队,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传承。在他们保卫过的祖国,伟大精神接力相传。

2018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在反映该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激战松骨峰情况的展板前,他感慨地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在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无论是冲锋在战火纷飞的南苏丹维和一线,还是拼搏在改革重塑后的多军兵种联合演习中,每当大家濒临绝境、抵达极限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穿越时空,激昂回响:“我是杨根思的传人,我宣誓: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第76集团军某旅三营九连的荣誉室里,《连史大事记》上清晰记录着一代代邱少云传人的荣誉足迹。虽然他们先后历经6次转隶、4次更易番号,但连指导员杨萌深深感到,“纪律重于生命”始终是九连不灭的连魂。

“我宣誓,我们连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当年的“松骨峰特功连”,已是今天的中部战区陆军某部三连,每逢新兵入伍、干部调入,都要组织入连仪式。誓词内容就是松骨峰战斗中连队指导员杨少成的临终遗言。

从过去的钢铁与钢铁碰撞到如今的芯片与芯片较量,信息制胜的现代战争,刺刀见红的对抗模式正渐渐淡出练兵场。可在三连官兵中,刺杀训练全员普及。官兵们说,战争虽然改变了样式,却从未改变残酷激烈的本来面目,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他堵枪眼时,我离他不到50米!敌人的照明弹让阵地像白天一样亮,他用最后的力气完成了英雄的壮举。”10月13日,武警山东总队开展“追寻红色记忆,感悟英雄精神”主题访谈活动,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受邀来到新兵团,为新兵讲述先辈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我们的战士可能已不再需要在饥饿中冲锋,也无需舍身堵枪眼。但是,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还有许多“三所里”需要阻击,还有许多“上甘岭”需要固守。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永远激扬“雄赳赳、气昂昂”的磅礴气势,让志气、正气、勇气、豪气、底气、锐气、朝气鼓满心胸,气贯长虹、勇往直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创造更多战争奇迹,赢得更多铁血荣光。

上图:第83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新号手叶治江吹响冲锋号。程致远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