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都挺好”背后有浓浓的爱


■易海波 何云雄

上图:杨应彪多年前收到的家书以及近日寄给儿子的信件。
易海波摄

家书,是饱含温度与爱的信件。今天,我们向您讲述一个军人家书背后的故事。

“儿啊,家里都挺好。”

“你爸身体好着呢,不要挂念。”

……

曾经收到多少封家书,就有多少句来自家人的“都挺好”,然而,这些“都挺好”,有很多都是家人善意的谎言。“都挺好”,简单的3个字,蕴含了多少沉甸甸的爱意。

近日,湖南省江永县水田村退役老兵杨应彪一边揉着贴着膏药的腰,一边“绞尽脑汁”把村里家里的新鲜事、开心事,一字一字地写给今年刚入伍的儿子。他说:“孩子刚到部队,最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多说些高兴的事,他也安心。”

“加上我儿子,我们家是4代从军了。”杨应彪自豪地告诉笔者,他的外公是抗美援朝老兵,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受过伤、立过功,他从小就是听外公讲战斗故事长大的;68岁的老父亲是1973年入伍的工程兵;多年前,自己在海南当过通信兵。

“部队是个大熔炉,要说不苦,那是不可能的,当年我在部队也打过退堂鼓,正是父亲的家书带给我无尽的动力,现在我还保留着。”说着,杨应彪从匣子里为笔者翻出了一沓泛黄的信纸,有些模糊的字迹将我们拉回到20多年前。

杨应彪18岁时,如愿应征入伍。“想家,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刚入伍的新兵。”杨应彪回忆道,他刚入伍时对部队的严格训练、纪律约束都感到不适应,同时也很担心家人的身体,情绪焦躁,一度有了退缩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儿子,外公、外婆身体好着呢,你那只小狗长大了许多,你栽的两棵枣树开花了,家人一切都好,请勿念。”父亲的来信,没有对他进行说教,而是娓娓道出家中的状况。读着读着,杨应彪也变得平和下来,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后来,类似这样来自父亲的“喜讯”,他共收到了几十封。

然而,当时杨应彪的家里并不像父亲信件里写的那样“都挺好”。外婆去世,外公的伤痛经常发作……杨应彪说,由于父亲“报喜不报忧”,军营里的他没有思想包袱,因而能够专心投入工作和训练,曾获得连、营嘉奖3次。后来,当他知道家里的变故后,感到十分愧疚,但也深深体会到藏在那些“都挺好”背后浓浓的爱。

1998年,杨应彪在执行一次夜间抢修通信线路任务时,从电线杆顶端摔下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2000年,杨应彪放弃国家对伤残军人安排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自己创业。如今,杨应彪种植的80亩烤烟,仅上半年已获利26万元,40亩夏橙明年也将进入盛果期。“吃苦耐劳的干劲,都来自部队的艰苦锻炼。”杨应彪告诉笔者,虽然身患严重骨质增生,每天要贴膏药减轻疼痛,但这事他一直嘱咐家人不要告诉儿子。

“儿啊,千万别当孬兵,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全家以你为荣,希望你苦练技能,团结战友,争先创优,当一名优秀军人。”时隔22年,杨应彪像他的父亲一样,把儿子送进军营,并且经常写家书告诉儿子:家里“都挺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