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的激烈冲突中,一架架无人机打坦克的网络视频引发军事专家对作战方式演进的深刻讨论。视频中,一架无人机从高空锁定坦克,然后发射导弹轻松击毁目标。一辆辆坦克就像玩具一样被无人机摧毁。曾经的陆战之王,似乎成了活靶子。
随着科技发展,战争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向智能化飞速迈进。以前无人机用于战场袭击,更多是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的“专利”。2011年9月30日,美国派遣无人机实施定点清除行动,在也门打死“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成员、“互联网本·拉登”安瓦尔·奥拉基。
然而,如今使用无人机实施突袭已经越来越普遍。2019年9月,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就曾遭遇10架无人机的偷袭,并造成重大损失。即使2006年“基地组织”图谋通过人肉炸弹袭击该设施,也因沙特阿拉伯安全部队及时发觉而失败。人肉炸弹没能完成的任务,由无人机完成了。
从近日的高加索战争来看,无人机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凸显。无人机目标更小,更加隐蔽,也更加灵活,还不用担心作战人员伤亡,性价比更高。这不仅体现在无人机的价格远低于坦克等武器装备,还体现在可大幅降低人员伤亡,从而节省巨额军费。因为,一名伤亡官兵的医疗费用和后期补偿都是天文数字。以往,一场战争可能伏尸百万,但现今无人机参战则极大减少了作战人员伤亡数量。
利用无人机发动攻击,也更加随心所欲。只要是人,身处战场,难免会有胆怯、焦虑等心理波动。剧烈的心理波动,则会影响战斗力,甚至可能导致战局反转。无人机则不同,操纵员远离战场,甚至可能还在千里之外,更能轻松理性地发动攻击。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军事领域,未来战场上可能看不见人,更多的是无人武器平台展开厮杀,攻城略地。
2017年11月,美国无人机公司“平流层能量”就公布了一款名为“毒刺”的微型无人机,体形只有人的巴掌大小,携带一枚弹药量为3克的小型炸弹,能提供足够的力量穿透人的头骨,甚至把人头打爆。同时,它还搭载有一个微型摄像头,可通过识别人脸来确定被攻击目标,反应速度是人的100倍,几乎是刚扫描到人脸就能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只要将目标输入攻击程序中,这个智能微型武器,就像一枚会飞的子弹,自动寻找发现目标,并进行360度无死角攻击。
同时,海陆战场空间的智能化武器平台,如无人潜、机器人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已在战场崭露头角。目前,人类还处于智能化战争初期,无人武器平台大部分时间还需要人工操作,但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先进,今天由人工操作的无人武器平台,未来将由机器人自己来完成,届时智能化战争就会真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