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杨保怀:1944年入伍,1950年入朝作战,历任志愿军39军117师351团3营副营长、营长,曾参加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一根背包绳能干啥?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三横两竖”捆背包。然而,抗美援朝老兵杨保怀却说:“背包绳在战场上不仅能辅助作战,关键时候还能救命。”
杨保怀是1944年入伍的老兵,在朝鲜战场上征战多年,有许多难忘的回忆。让人不解的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背包绳,他一直视为珍宝,珍藏在一个匣子里。
“在当年的战场上,身上携带的每一样物品、每一件装备的作用都被发挥到极致。”谈起抗美援朝那段血火岁月,96岁高龄的杨保怀至今仍激动不已。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背包绳有两种,一种长2.7米,另一种长6.2米,每当夜间构建工事、埋设障碍或开辟雷场、搭设浮桥的时候,背包绳就被战士们用作丈量工具,进行概略计算,方便还好用。
“那天的雨就像这么大。”杨保怀望了望窗外的秋雨,继续讲述道。1951年盛夏的一天,临津江战斗打响前夜,他带队顶风冒雨急行军,凌晨时分雨逐渐变小,眼看就要行至山坡上一片高大的栗树林,却突然接到命令:就地宿营!
杨保怀的目光扫过眼前不远处那片栗树林,又投向临津江对岸的葱茏林带,再回望身后的队伍,心里琢磨:“不成,万一这个节骨眼敌机出动,这荒郊野岭的,躲都没处躲。”犹豫只是瞬间,随后,杨保怀立即斩钉截铁地下令:“快速行军,在栗树林宿营!”眨眼间整个队伍便“刷刷刷”地钻进栗树林。
到了栗树林,大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白天下了一天大雨,地面上到处都是水,刚挖好防空掩体,很快就被雨水灌满,战士们根本无法在里面睡觉。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杨保怀心疼地看着双眼红肿的战士,心生一计:每人用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树上,贴着树干站着睡觉。
战士们听了杨保怀的建议纷纷行动起来。也就一袋烟的工夫,战士们都靠在树上进入梦乡。“那是浮雕一样厚重壮观的阵容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保怀不禁感叹。
一觉醒来,尽管杨保怀和他战友的腋下、肩上、腰下都勒出了一道道血印和乌青,可大伙美美地睡了一觉后,个个都满血复活了。
“这个方法可行。”就这样,从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直到第五次战役,杨保怀和他的战友绑在树干休息的经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次……
“别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背包绳,它可是救过我的命。”在第四次战役中,杨保怀被3块弹片击中,血流不止、昏迷不醒。由于炮火猛烈,后方救援一时上不来,战友们砍下两根木棍,抽出背包绳,硬是用4根绳子缠绕固定棍子,快速制作出一个简易担架,将杨保怀紧急移送至医疗队进行治疗。转危为安后,杨保怀第一时间找回这根背包绳,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日前,杨保怀在某部做报告,再度讲起自己从战场上带回那根“救命绳”,不由感慨地说,虽说现在咱们的武器装备今非昔比了,可一些传家宝不能丢,我们不仅要训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也要传承过去的好传统好经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勇士渐渐老去,但从军报国的责任担当却一直在传承。在杨保怀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孙子都陆续走进了军营,杨保怀说,他准备把这根“救命绳”连同抗美援朝时期留存的几个老物件,当传家宝留给儿孙。“不仅是给儿孙们留个念想,更是希望后代们永远铭记历史,更好地将抗美援朝的精神继承发扬。”
上图:杨保怀讲述背包绳背后的故事。逄增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