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民携手浇灌幸福花


■李 芳 本报记者 郭冬明

当清冽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哗哗流出,贫困户潘海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感,吃水难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9月中旬,记者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的省级贫困村中村村,实地感受村里发生的变化。

“自来水就是不一样,方便又卫生,再也不用挑水了。”潘海兰熟练地拧开水龙头,淘米,洗菜。临近中午,记者来到潘海兰家时,正赶上潘海兰和老伴一起准备午饭。灶台旁,一根磨得发亮的扁担记录着这个家庭的吃水变化。

“如今再回想挑水的日子,腰就会不自觉地痛起来。”76岁的潘海兰回忆,以前村里没有水,吃的水用的水都得从山里挑回来,再沉淀上一天,待杂质沉到桶底再饮用。一缸水,不仅人用,还得喂牲口、浇菜地。

“村里通自来水的那天,大家都高兴坏了。”潘海兰说,每次打开水龙头,用着洁净的自来水,我就觉得很幸福。“前几天,家里还安装了热水器,随时能洗热水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亲人解放军。”潘海兰口中的亲人解放军,正是对口帮扶中村村的江西省军区官兵。

中村村,地处湘赣边界,四面环山,是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挑粮小道途经的村庄之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如今,在人民子弟兵的帮扶下,中村村不但脱了贫,幸福指数更是节节攀升。

在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水源点——由省军区援建的现代化饮水工程,工程包括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等部分。“自2019年建成饮水工程,我们村就彻底告别了挑水喝的历史。如今,自来水不仅能满足本村村民日常使用,还能供应隔壁村呢!”曹志平笑着说。

这几年,江西省军区不仅给中村村送来了洁净的饮用水,更是将发展产业的“一池春水”注入了村民心田。

过去,村民一直守着几亩薄田度日,为了给村民谋出路,省军区想了很多办法。

2016年,省军区邀请农业专家进村考察,发现村庄的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特别适合种植黄桃。当年,村庄开始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发展黄桃产业,省军区以筹资30万元帮助贫困户入股,与合作公司商定预支当年的收益,实现了每户3146元的产业分红,中村村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种植黄桃带领贫困户脱了贫,但并非一帆风顺。起步之初,村民顾虑很多。“黄桃种不好,收成差怎么办?”“卖不出去怎么办?”驻村扶贫干部就和村干部一道,反复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村民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实实在在拿到了分红、见着了效益,观念随之改变。

思路一变天地宽。黄桃种植基地、冷水鱼养殖基地、猕猴桃采摘基地、冬瓜梨种植基地、香菇大棚……在省军区的帮扶下,中村村产业遍地开花,村集体经济由零增长至7.2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200元增长至7146元,曾经的贫困村正向着美丽乡村快速蜕变。如今,日子越过越舒心的中村村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当年红军与老百姓同吃住,现在解放军和我们心连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