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近一个世纪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有个小山村叫桐溪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桐溪村有22名青年参加红军,360名村民踊跃支前,是有名的“红军村”。这里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属“深度贫困村”。2016年初,于都县人武部主动请战,与桐溪村结对帮扶,军民勠力同心,旧貌换了新颜。
记者来到桐溪村,看山村的沧桑巨变,感受村民的幸福生活。
“以前进村,要经过简易的木桥、泥泞的田埂,一路爬坡过坎,特别是一到雨季,木桥被冲走了,河对岸4个村小组、1200多名村民就进退两难,犹如受困孤岛。”桐溪村党支部书记幸金龙向记者介绍,2016年“八一”前夕,于都县人武部部长李章荣走访慰问军烈属时,被桐溪河拦住了去路,只好脱掉长裤、鞋袜,涉水过河。随后一段时间,李章荣协调军地筹措资金,带领大家在桐溪河上建起了廖屋桥、背田桥,圆了数代桐溪村民的建桥梦。
白墙黛瓦、碧草绿树……如今的桐溪村美极了,一派田园风光。“不只修桥、铺路,他们还在沿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幸金龙兴致勃勃地说。
山下,清澈的小溪如玉带缠腰;山上,养鸡场大棚连片。
记者来到养鸡场,只见一片繁忙。两万余只肉鸡陆续装车发货。负责人黄二生高兴得眉开眼笑,“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这批肉鸡纯利润也有2万多元。”
很难相信,眼前的黄二生两年前家庭年收入还不足万元,他和妻子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村里肉鸡产业规划出来以后,他主动承包两个养殖大棚。2018年收入8万余元,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今年6月,又增加了两个养殖大棚。”黄二生掰着指头算经济账,难掩内心的喜悦,“今年还可以出栏两批肉鸡,预计纯利润有8万多元。”
大棚养肉鸡,田间种水稻蔬菜。“发展扶贫产业,人武部干部可没少动脑筋。”幸金龙说,2016年夏,1600多米的灌溉沟渠修复好了,农用生产工具购置到位了,昔日贫瘠的土地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但村民却裹足不前,担心投入大、风险大,不敢应“战”。
为打消他们的顾虑,人武部租了一辆大客车,带着贫困户到广昌、石城、全南和县内各类产业基地参观学习。为坚定贫困户的信心,人武部在营院后山建起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硬是将一块杂草丛生的小荒山建成了农产品种植养殖示范园。
如今,桐溪村的“一村一品”产业渐成规模。2018年,仅肉鸡养殖产业就新建养殖大棚5000平方米,肉鸡养殖基地规模达到15亩,全村69户贫困户通过注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并接纳了务工贫困户6人。2019年,每户贫困户分红3160元。通过产业带动,桐溪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夜幕降临,林间路巷与溪水廊桥间露出点点灯光,恬静迷人。“延续了千百年的贫困面貌,即将在我们这一辈画上句号。我们将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发扬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人武部政委周全如是说。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桐溪村的美好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制图: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