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是第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打造的是精神基石。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决定,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每当这一天来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防教育活动常态开展、国防教育阵地不断拓展、国防教育手段持续创新、国防教育法规逐渐完善、国防教育受众趋向全民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教育活动常态化,受众对象趋向全民覆盖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20年来,军地各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国防教育工作摆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教育常态化、全民化、普及化、大众化,举办领导干部国防专题研究班,组织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组织群众参观革命旧址、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使忧患意识、国防观念根植人心。
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干部是国防教育的“关键少数”,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就牵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牛鼻子”。2013年,首期地市级领导干部国防专题研究班在原南京政治学院开班,每年两期,培训对象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地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逐步拓展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同时,部分省(区、市)还将国防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选拔考察内容,使国防教育成为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自2014年起,江苏、上海、辽宁等7个省(区、市)相继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国防专题培训班,每年一期,每期百人左右。同时,全国有近3000所县以上党校和行政学院把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和培训计划,许多地区坚持把国防教育列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采取举办国防研究班、组织过军事日、参加军事演练等形式,加强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
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五进”活动有序开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20年来,全国各地依据《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组织开展了国防教育“五进”活动,即进学校、进教室、进课本、进课堂、进教案,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2002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政府专门下发国防教育法实施细则,明确中小学校国防教育要列入教学计划、列入总课表、列入学生德育和素质检查验收内容,进入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学科及综合实践课程,将过去国防教育主要集中于课外活动,转变到把有关内容融入各相关学科课堂教学,增强了国防教育渗透力,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同时,全国有2万多所高校和高中开展了学生军训,每年军训学生超过2000万。另外,还有近2万所中小学开展了少年军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亮点精彩纷呈。20年来,每当全民国防教育日来临,全国各地都会有组织群众进行升国旗唱国歌、举办国防知识竞赛、观看红色电影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系列活动,“国防连着千万家”“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电视演讲大赛,“国防教育进家庭”宣传普及活动等,受众超过5亿人次。各地还组织国防教育艺术团、大篷车深入社区、村寨演出,使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2019年9月30日,江苏省1500对新婚夫妇走进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献花祭奠,表达对先烈的追思。自2015年组织“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以来,江苏省共有5000多对新婚夫妇参加。自2017年开始,深圳市每年举办的全民军事体育挑战赛,每届参赛人数上千人,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广东省国防教育的一张品牌。
教育手段推陈出新,吸引力感染力与日俱增
“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世间万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唯有知变、适变、应变,不断创新国防教育方法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让国防意识在全民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年来,全国各地国防教育手段推陈出新,一系列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手段,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营造了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建设和巩固强大国防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教育。20年来,全国各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格局。开设军事频道或国防教育栏目,创办国防教育报刊,开办国防教育网站,逐步建立集报纸、刊物、电视、电台、网站和手机平台“六位一体”的宣传网络。近年来,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在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军内外200多家网站、全国6800多家影院滚动播放国防教育宣传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踊跃参军报国的政治热情。甘肃省酒泉市军地运用信息技术,研发航天城数字史馆,使全国各地群众上网即可学习航天知识、了解航天精神;组织“最美航天人”评选活动,将航天城里的科研人员、发射保障一线的普通官兵、支持航天事业的职工家属等10位候选人的事迹和解说视频通过微信平台发布,让全国人民感受伟大的航天精神。
借助文艺形式开展教育。2009年开始,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会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贵州等省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至今已累计免费播放国防和军事题材优秀影视作品17.5万场次,1亿多人次以观影形式接受国防教育。2020年8月初,在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共同指导下,上海首届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暨红色故事会在网上直播,普及国防知识的答题环节扣人心弦,穿越时空的故事分享震撼心灵。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共覆盖800多个居委会,受到300万余名市民关注。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2019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用好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设施、军史馆等红色场所,开展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瞻仰烈士陵园和革命遗址旧址,祭奠缅怀英烈。江西、陕西等省投入大量资金,整修维护爱国 主义教育场所,让广大游客在参观游览中受到生动形象的国防教育。山西省大同市军地收集整理红色文物和珍贵史料上千件,编写《大同红色旅游指南》和《大同市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图》,开发形成了以平型关战斗遗址、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等为主打的“红色品牌”,开辟了“红色之旅体验游”“红色文化学习游”等多条专线,让游客以及当地民众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古城浓浓的国防情怀。
教育机制健全完善,党政军群依法齐抓共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越需要法治来引导和规范社会经济生活。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国防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随后,全国各地依据国防教育法规纷纷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实现军地合署办公;完善国防教育法配套法规和政策,使国防教育落地落实。
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有力。2002年4月,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正式成立,随即各省相应成立了国防教育委员会,并在省军区或地方省委省政府设立国防教育办公室,编制了国防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军地携手共办全民国防教育。各地市县一级也相应成立国防教育机构,形成党政军群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国防教育法出台后,贵州省迅速成立国防教育委员会,将国防教育办公室设在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增强了协调指导工作的权威性。同时,明确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职责,按照党政机关全面建设标准加强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例会、合署办公等工作制度。在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校国防教育办公室,省、市、县直属机关党(工)委设立直属机关国防教育办公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武装部设立企业国防教育办公室。许多省份结合实际,对国防教育的领导、方法、形式、要求和保障等作了具体规定,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国防教育法规形成体系。2006年11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颁发了《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以法规的形式对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目标等作了明确,对教育的内容、途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规范。大纲规定,国防教育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6项基本内容。教育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人员等5种不同公民群体实施。2007年9月,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下发了《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两个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017年,中央军委批准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营开放办法》;2018年5月,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2019年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为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国防教育法规。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防教育依法开展。
配套政策日趋完善。依法开展国防教育,不仅需要有法可依,还制定配套完善的政策,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让教育法规真正落地。山东省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国防素养考察,对于国防教育测试不合格、国防素养考察不合格者,不予任用。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国防教育大纲》,2010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将国防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成绩记入学籍档案。文件规定: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至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设立2到3个学分,考核以学生掌握的军事技能为主,结合作风纪律养成进行评定;军事理论课36小时,设立2个学分,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学习态度进行评定。2018年7月,广东省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国防教育条例》,对国防教育机构与职责、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国防教育保障和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确保国防教育有序开展。
教育阵地开疆拓域,文化名片助推教育普及深入
国防教育阵地是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深化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事关国防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20年来,军地各级高度重视抓好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板块,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共建共享、同步联动,把一座座国防教育基地打造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名片,助力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普及。
国防教育基地遍地开花。自2007年《国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出台后,各地掀起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高潮。山东对全省的革命烈士陵园、战争遗址、民兵训练基地等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整修和维护,先后有15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宁夏银川市投入3亿元,创建了全国一流、西北独有的内陆蓝色海洋观教育基地——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打造了以退役银川舰为中心的海洋观教育立体课堂,已累计接待参观游览群众近200万人次,让西北地区人民群众领略了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雄壮步履和共和国战舰的英姿雄风。20年来,国防教育基地的发展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浓郁的国防文化滋养着全民国防精神。目前,全国有340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600多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还有不计其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烈士陵园。
网络教育阵地蓬勃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网络开展国防教育,已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为此,各地纷纷依靠政务网和企业局域网,建立国防教育网页,开设国防教育专栏,上传红色教育专题片,定期组织网络国防大讲堂,向民众传授国防知识,讲授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际热点问题,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每年清明节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网上祭扫英烈活动,引导民众向英雄烈士致敬;中组部面向各级干部创办的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共上线国防教育课程24门,总时长32.7小时,有近10万人次通过网络学习;上海远程教育平台挂载的国防军事课程录像,每年近100万人次在线学习。
国防主题公园新颖多样。为让国防教育走进社区、走进老百姓生活、走近民众身边,20年来,各地将国防教育阵地建设瞄向了开放程度高、人流量大、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的公园。他们依托现有公园,聚焦国防主题,有机嵌入国防元素,让公园成为传播国防知识、展示强军成就、介绍武器装备、开展国防教育的新平台。在西湖国防教育主题园,整个国防教育主题展馆占地近1000平方米,主要记录了浙江省军区部队前身自土地革命战争组建,到后来南征北战、追求和平的曲折历程。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战斗图片,将游客仿佛又带回到当年火热的战斗情景中。在河南省周口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战斗机、坦克、火炮、装甲车等退役武器装备琳琅满目,参观人数络绎不绝。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建有国防主题公园,每年接待群众上亿人次。
责任编辑 / 张和芸 李媛媛
美术设计 / 张 锐 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