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金黄色的银杏果挂满了枝头。
今年的9月,与众不同: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89周年;9月19日,第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30日,第6个烈士纪念日。
九月的银杏,十月的枫。
下个月,秋意更浓,枫叶正红。10月25日,又将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许多话题,不期然引发热烈讨论。什么是人民战争?透过全民抗战的硝烟,穿越抗美援朝的战火,我们对“人民军队、全民国防”有了愈加深刻的领悟、愈加透彻的理解。
人心是最大的根据地
犹如一幅巨型油画,远距离审视,更能看清那是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天,红军在瑞金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同时创办苏区第一份报纸《红色中华》。
从那时起,即便环境再苦,纵使条件再差,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舆论宣传工作从未停止过。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和野战军、军分区都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周恩来还在重庆创办了《新华日报》。
1941年,中共冀南区三分区创办报纸时,徐向前一番话启发了大家:“河北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假如我们能在河北平原地上,把广大的人民引到抗日战线上来,把广大人民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想不管怎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中共冀南区三分区党委机关报,由此取名《人山报》。
抗美援朝战争,舆论宣传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大作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纠集了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与李承晚军队一起,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的鸭绿江畔,频繁出动战机轰炸我东北边境地区。中共中央经过多次讨论,毅然作出组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定。
那时,军事记者孟昭瑞正在采访第一次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得知消息后立即请缨到前线采访。10月下旬,来到鸭绿江边的孟昭瑞,敏锐地拍摄到我边防军战士守卫在江边的镜头,成为最早用画面向世人展示“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一严峻事实的战地记者。后来,他又拍摄了大队人马跨过鸭绿江的宏大场面,转身随着铁流,紧跟大部队参加战斗去了。
回望我党我军光辉历史,今天的国防教育应该永远铭记两个根据地。
一个是地盘上的根据地。
毛泽东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因为没有根据地,只能不停地转移撤退。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今天,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根据地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另一个是人心的根据地。
地盘上的根据地,说到底是靠赢得人心换来的。
桑塔亚说过:“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铭记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就是要牢记人民战争的要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今天深入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筑牢人心这个最大的根据地。
读懂“大后方”
一次阴差阳错的入狱,竟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1955年新中国授衔将帅中,温文尔雅的他格外引人注目:他领导了一支人数不多但影响力极大的队伍,抗战结束时作为华南区的指定代表,与华北区的聂荣臻、华东区的陈毅、鄂豫两省的李先念,分别接受日军在当地的投降。
他就是著名的“归侨将军”曾生。
1929年9月,回国不到一年,正在中山大学附中就读的曾生,莫名其妙地被抓进监狱。原来,军阀抓捕异己人士抓错了人。
曾生回忆,在监狱里,他看到许多共产党人写的革命标语、口号和诗词,接受了一次“最好的革命启蒙教育”。出狱后,曾生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就读并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华南。28岁的曾生奉命组建中共惠宝工委和抗日游击队,最困难时他将家里仅剩的3亩田地全卖了。
不可否认,战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抗战之初,日本陆相杉山元大将报奏裕仁天皇:“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生存不能超过三个月。”“三月亡华”的狂论并非完全胡说八道。那时候,日本年钢产量585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日本年造飞机1580架、火炮744门、坦克330辆、大型军舰285艘、汽车9500辆,中国虽能生产步枪和机枪,但所有重武器完全依赖进口。
数年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新中国经济实力虽有提高,但中美经济实力差距之大仍有云泥之别。以1950年为例,美国钢产量为8772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0多倍;美国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是中国的28倍。
庆幸的是,战争又不只是经济实力的比拼。
战争时期的平民活动区,习惯上被称作“后方”。全民抗战,赋予“大后方”以特定的历史内涵。近年来史学界对“大后方”作出了新阐释,从这个意义上延伸开来,整个抗美援朝时期,祖国和人民就是志愿军官兵的“大后方”。
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掀起了参军参战热潮。常香玉捐献飞机,带动社会各界轰轰烈烈地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提出,全省捐献飞机成立“山东空军师”,结果全省捐献2900多亿元,按时价可购买战机197架。
克劳斯·克诺尔早就提出,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无论是抗战时期“归侨将军”曾生的义举,还是抗美援朝时期山东人民争相捐建“山东空军师”的义举,都印证了国家综合实力还包括精神力量的构建,经济实力与精神力量的总和才是综合国力的真实体现。
今天深入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有必要重申:决定战争胜败的永远是祖国和人民这个“大后方”。
永远的爹娘永远的兵
抗战时期,北京市密云县张家坟村农妇邓玉芬,连送五子参加抗日,解放战争中又送两个儿子参加革命队伍。包括丈夫和7个儿子,8位亲人相继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民间尊称她为“当代佘太君”。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类似的感人故事不绝如缕。
2016年10月25日,重庆市忠县双桂镇石宝村,一场迟到66年的婚礼正在举行。婚礼的男主角是8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古臣坤,女主角是他82岁的老伴何光英。
1950年,两人定下亲事,还没来得及举办婚礼,古臣坤就参加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后来,古臣坤不幸负伤,下半身瘫痪。何光英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古臣坤60多年。古臣坤老人一直有个愿望,为老伴何光英补办一个体面的婚礼。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6周年的时候,在当地政府、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团体帮助下,两位老人终于走上红毯。此时,“新娘”已经82岁了。
血脉情深。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人民是永远的爹娘!我们是永远的兵!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很少有人说三道四。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近年来却有人以“战争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为由,认为“充其量只能算个平局”。此言大谬不然!
严格地讲,“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到原地,确是以平局结束。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取得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退500公里的辉煌胜利。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诚哉斯言!
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荣休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说过,中国历史就像一株数千年的银杏树,在每一次历史变局中,中国看似行将就木,面临崩溃……不久,大树又会郁郁葱葱,或许因为时有修剪、切割反而更加刺激生长。
历经抗战洗礼、经受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的新中国,就像经历风吹雨打更加红艳的枫叶,不正是在修剪、切割中变得更加强大了吗?
今天深入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就是要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