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起床哨伴着霞光划破天晓,西藏军区米谷边防连的官兵整装待发。经过简短的动员,笔者随巡逻队向海拔4300多米的某点位进发。
巡逻车在路上剧烈颠簸,笔者下意识抓紧了车扶手。时而有细碎的山石滚落下来砸在顶棚上,也敲在笔者的心里,一阵紧似一阵。
大约两个小时后,巡逻车像筛子一样“摇”到了路的尽头。官兵只能徒步前进,经验丰富的班长陈永国走在队伍最前头,小心翼翼地探路。
突然,一条宽约10多米的泥石流冲沟拦住了巡逻官兵的去路。连日降雨,山体垮塌,原本只有3米多宽的河面,泥沙俱下,狂野奔流。
“我去拉安全绳!”说话间,陈永国拿出救生绳,一头系在腰间,另一头交给战友。刚蹚入河,冰冷的河水让他打了一个寒战。他紧紧抓住横在冲沟里的断木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试探着,湍急的泥沙不断撞击他的小腿……
几经绊倒又爬起,几经被洪水冲离方向又爬回,陈永国终于跋涉到对岸,将绳子牢牢绑在树上,为战友们架起了一道引导线。
过了冲沟就是“魔鬼山”。这是一座海拔4600多米的山,途中要经过“刀背山”“千层梯”这两段让人绝望的路,其中“刀背山”陡坡海拔落差近2000多米,一些路段坡度近80度,其间断崖不计其数,是巡逻全程最耗时耗体力的一段。
爬坡前,巡逻官兵形象地说:“这是‘英雄坡’,能爬上去的都是英雄。”笔者探身往坡下一看,云雾缭绕的悬崖绝壁深不见底,顿感腿脚发软……
一路提心吊胆,笔者终于随巡逻官兵“挪”到了宿营点。晚上睡觉前,陈永国讲起他2017年在“魔鬼山”历险的故事:“那次道路积雪过膝,大家手脚并用向前爬。人刚走过,留下的脚印就被大雪填平。有个战士走散了,我们在坡上来回爬了3趟。万幸,终于找到了那名战士,人虽然被冻伤但无大碍……”说着说着,陈永国睡着了,打起了鼾。
听着故事,笔者再回想起刚走过的那段路,仍心有余悸。在这段边防线上,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在官兵眼里,每一次巡逻都是一次自我挑战。
有年腊月,战士在巡逻途中遇上暴风雪,被困半路。连队立即挑选精干力量组建救援队,除了值班人员和病号外,都要去救援。见状,隔天就要休陪护产假的上士林荣召主动请战。
“你不用参加,明天安安心心回家,照顾媳妇孩子。”指导员洛松坚持说。
“我是老兵,必须上!”林荣召坚持。最终,指导员答应让林荣召一同出征。由40名官兵组成的救援队昼夜兼程往目标点位赶去,连夜翻过海拔4256米的“刀背山”后,手电筒也没电了,他们只能摸黑一个拉着一个爬着前行。
26个小时,他们走完了原本需要3天才能走完的路程,为救援行动争取到宝贵时间,被困官兵成功获救……
“想放弃的理由有千万个,但坚守下来只有一条。”那一夜,笔者结合自己巡逻路上的体验,品味着官兵常年跋涉在巡逻路上的酸甜苦辣,久久不能入睡。对笔者而言,随官兵3天2夜的巡逻路虽只走了一半,但最终感动和信念战胜了疲惫,更坚定了亲身体验一下4300米青春高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