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擦亮我们的“精神地标”


■张 伟 杨思聪

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部鲜活的教材。据载:原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被特赦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西柏坡。他要弄明白,为什么短短几个月,共产党就打败了用美式装备武装的150万国民党军队?当他看到低矮的土屋、简陋的设施,久久地打量和思索后由衷地感叹:“共产党伟大,国民党当败,国民党当败啊!”

是啊,每当人们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与历史对话,与英烈凝视,了解到那一段段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云南作为护国运动发起地、红军长征经过地、滇西抗战主战场、老山精神发源地,军地各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依托处处革命老区、片片烈士陵园、座座英烈碑、件件革命纪念物,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润泽全民心田,为巩固强大国防凝神聚力,既透出一股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更是增强全民国防教育时代性、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有力举措,值得各级各地学习借鉴。

革命遗址是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浓缩载体,是立体化的党史、革命史,不仅具有不可复制性,更蕴含着地区性的厚重红色历史文化。每一处旧址,都浓缩着这片热土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就像一座座永远的丰碑,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战争的炮火与硝烟虽已远去,可世界仍不太平。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越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国防观念,越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用直观、具体的红色载体,教育广大民众自觉产生热爱国防、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强大动力。

一位剧作家曾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葬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近年来,国家已建立了2.5万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60多个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基本上每个县都有烈士陵园……不断加强这些革命遗存遗址的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发挥它们的独特作用,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馈赠。

擦亮一座座“精神地标”,我们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