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乌土军工合作各有盘算


■王 乔

乌克兰研制生产的BTR-4装甲车,车体装甲出现长达半米的焊缝

近日,乌克兰、土耳其两国军工合作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之一。自今年年初开始,乌土两国关系持续升温。2月,土耳其与乌克兰签署联合声明,土方重申对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支持,称“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吞并”,同时向乌方提供价值2亿里拉(约合1.8亿元人民币)的军事援助。上月底,乌副总理奥列格·乌鲁斯基访问土耳其,与土总统埃尔多安会面,进一步加强乌土两国军工合作。

各有考虑

对于土耳其,与乌克兰开展军工合作,显然有技术和外交两方面的考虑。

在军工技术方面,乌土两国合作,能够帮助土耳其解决目前面临的一系列技术瓶颈,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2010年12月,土耳其提出TF-X隐身战机项目,随后因没有合适发动机陷入停滞状态。而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专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研制并生产发动机,曾被称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乌土合作能形成技术互补。同时,以研制生产大型运输机著称的乌克兰设计局有意与土耳其合作生产安-178运输机,此举可增强土航空制造能力,填补其无法生产运输机的空白。

从外交方面看,与乌克兰开展军工合作、对其提供军援,一方面,可牵制与乌交恶的俄罗斯,获得更大外交空间;另一方面,在美乌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加强与乌克兰关系,有助于缓和美土关系,进而为土耳其在美俄之间争取更大转圜余地。

对于乌克兰,其军工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航空发动机、坦克和大型运输机等传统领域,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则经验不足。与土耳其开展军工合作,可以满足其对无人机的需求,并为军工业打开新突破口。同时,乌方可借此扩大装备和技术出口,赚取更多外汇。

前景不明

不过,乌土两国的军工合作前景可能并不光明。

一方面,乌克兰军工业经验丰富、但土耳其未必能“消化”。航空发动机涉及多个工业门类、技术复杂,即使得到乌克兰的帮助,工业基础薄弱的土耳其短时间内很难吃透。

另一方面,乌克兰军工业所剩“老本”不多。苏联时期,乌克兰是苏联重要军工研发和生产基地。独立时,乌克兰继承苏联35%的军工产能,军工企业3594家,从业人员300余万。目前,乌克兰军工企业只剩约700家,从业人员下降至50万。据乌媒报道,该国研制生产的BTR-4装甲车,车体装甲出现长达半米的焊缝,可见乌军工业的研发、制造水平已全面下滑。

此外,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土耳其,美俄都是两国外交方面的重点,乌土军工合作可能受美俄关系变化出现波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