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追溯那段中华儿女用殷红鲜血凝结的艰辛岁月,回望那段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卓绝历程,我们既不能淡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怆和凄楚,更不能疏略革命先辈奋勇抵抗、勇毅御寇的英雄情怀。正是依靠中华民族与生俱来、常砺常新的英雄情怀,毁家纾难的华夏儿女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在血与火的抗争中谱写了撼天震地、气冲霄汉的壮丽史诗。
蕴含丰沛英雄精神、浓郁英雄情怀的中国现代红色文学经典,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大众抗敌御侮、求变图强的壮阔场景,精彩演绎了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关头生与死、存与亡、家与国、义与利的重大时代命题,是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承英雄情怀、磨砺战斗姿态、激扬抗敌血性的重要精神源泉。对于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巨大胜利的状写、描摹和呈现,红色文学经典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大都具有豪迈激昂的悲壮气概和劲健坚毅的崇高风范,其根本价值和主要意义在于将英雄情怀彰显出来、传承下去,淬炼和激发当下国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感。
红色文学经典以史诗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民族独立解放的宏大过程,律动着激荡人心的英雄情怀。如梁斌创作的《红旗谱》点绘的是20世纪30年代冀中地区农民反抗压迫的坚韧精神,杨沫创作的《青春之歌》状绘的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和爱国学生抗敌御寇的不屈形象,刘知侠、刘流、李英儒和冯德英分别创作的《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展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组织和敌后游击队用信仰和忠诚铸就钢铁长城。英雄人物的塑造和英雄情怀的建构,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构成经典化艺术表达。无论是《烈火金刚》中豪气勃发、英武神勇的肖飞,还是《红旗谱》中豪爽仗义、疾恶如仇的朱老忠;无论是《铁道游击队》中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刘洪,还是《苦菜花》中善良温情、义薄云天的仁义嫂,这些形象不仅是有生气的个别主体,还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人民大众的美好期许。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情怀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视的宝贵精神遗产。“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在对红色文学经典基本内涵、艺术特质的细微解读和精准把握中涵养英雄情怀,面对危殆时勇当先锋、面对重任时甘于奉献、面对挑衅时敢于拔剑、面对险境时挺身担当,汇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