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参与抢险救灾的解放军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撤离时,送行的人群中有个小男孩打出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手幅。他叫程强,子弟兵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壮举感动了他,他也由此立下从军的志向。9年之后,程强成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2019年,他成为阅兵队伍中的一员,在天安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榜样的力量,强大如斯。
今年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解放军各军医大学均派出医疗队,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夏季的洪涝灾害之中,又是子弟兵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永不倒塌的大堤。
这是一片从不缺少英雄的大地,这也是一个绝不缺少英雄的时代。子弟兵在各条战线奋战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青年。他们的身影,就是最好的征兵宣传!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位今年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听听他们的故事。
抗洪堤上从军梦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黄登甲
今年开年就不太平,等到国内疫情终于基本得到控制,各地正在有序地复产复工,多地又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我的老家河南省固始县,地处大别山山脉和淮河流域,县内河湖众多,连续多天的强降雨导致淮河干流支流水位暴涨,抗洪形势严峻。
我从小就听大人们说,以前淮河时常泛滥,给河流沿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听说毕竟只是听说,随着河道治理的加强,我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大人们说的洪水。可就在这不平凡的2020年,洪水逼近了我的家乡。
大暴雨数日不停,一时间,河水逼近桥面,洪水淹没河滩,长长的史灌河堤上出现了多处管涌。
正当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武警官兵连夜冒雨赶来,他们疏散群众,转移财产,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百姓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安全堤坝。
正值暑假的我,从网上得知了官兵支援我家乡的消息。看着视频中武警官兵与雨水交融的汗水、浸泡在水中的双腿、肩上重重的沙袋,我深受触动。他们用身躯守护我的家园,我也理应肩负起时代青年的使命。可自己能力有限,我不知该用何种方式为抗洪出力,便决定买几箱矿泉水,给他们送过去。
当我带着水来到一线时,眼前的情景让我动容:武警官兵个个浑身湿透,鞋子被洪水泡得开裂,手上磨出了老茧和血泡,脸上更是晒得黑一块红一块。交谈中我得知,这些武警官兵大多与我同岁,最小的甚至比我还小一岁。我难以想象,当我们在家中吹着空调、惬意地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已用稚嫩的身躯扛起了大梁。
看着这些同龄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我决定留在一线,与这些武警官兵共同奋斗。
严峻的形势容不得官兵有半点懈怠,沉重的沙袋压弯笔直的脊梁。我只短暂地参与了抗洪救灾,就累得腰酸背痛,皮肤也被晒伤了。可想而知,这群人民子弟兵,吃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青年,我们理应担当起时代重任。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汛抗洪的钢铁长城,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呢?回去后,我便在征兵网站上登记了自己的信息。若能如愿军营,我定当不辱使命,让“后浪”成为蓄满能量的“厚浪”!
(翟小伟整理)
雷锋精神照我心
■锦州医科大学 高御濛
我的家在辽宁省辽阳市。60年前,雷锋就是在这里写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并参军入伍。可以说,我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
因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寒假开始我便不得不一直宅在家里。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对疫情格外关心。当我在除夕夜刷到军队医疗队火速驰援武汉的视频时,眼泪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
2月3日起,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2月12日24时,火神山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过千人;2月13日,火神山医院首批7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时刻关注着解放军医疗队的消息,同时也不禁想着,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该有多光荣啊!
不知不觉,时间临近夏季,学校开始了征兵宣传活动。我知道近年来部队敞开大门征召优秀大学生入伍,虽然内心有过想法,但我对是否真的要去当兵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父母也让我先完成学业再作打算。
辽阳市太子河区人武部的舒贤才部长看出了我的犹豫,却没多说什么,只是发来了两段视频。我打开一看,一个是军队医疗队援助地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另一个是子弟兵参与抗洪抢险的。视频虽短,却十分震撼。在今年的疫情中,军队医务工作者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而面对着数十年不遇的洪水,又是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钢铁长堤。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力量。人民有难,军人当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永远是这群最可爱的人。我看得热血沸腾,当即向舒部长表态:我愿意去当兵!并马上在网上报了名。
如此“先斩后奏”,我不免有些忐忑,怕父母回来后责怪我自作主张。和父母再次沟通后,他们见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对我表示了支持。
那一夜,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幸运的是,接下来的体检、政考,我都顺利过关,距离梦想中的军营又近了一步。
几天前,区人武部把我们这些体检、政考合格的应征青年带到了辽阳雷锋纪念馆。在那里,我们重温了雷锋光辉的一生,听了“雷锋班”战士的报告,心灵再次受到了洗礼,从军报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役前训练马上开始了。我知道这是对我们即将入伍的青年们一次锤炼和考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方显军人本色,我相信,这一点挑战难不倒我。为了成为雷锋式的好战士,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加倍努力。
军营,等着我,我来了!
(乔振友、倪勇整理)
脱贫不忘报党恩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木金龙
走出独龙江,迈向军营,是一种青春的选择、成长的历练,更是一种回报。
我是一名独龙族青年(图三右一),从小生活在深山峡谷的独龙江。这里有巍峨的高黎贡山、险峻的峡谷、奔流汹涌的独龙江,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过去仅有一条公路通往外界,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独龙族过的还是原始生活:没有一寸公路,人们出门爬石岩、攀天梯、过溜索;住茅草房,狩猎捕鱼、刀耕火种……1950年,解放军徒步来到这里,独龙江开始出现历史性的变化,一代代官兵把最美好的年华都无私地献给了独龙江。
战士邱旦史在巡查界桩时被野兽袭击遇难;战士张枝繁为了给当地群众探路,跌落悬崖,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北京籍战士于建辉在抢修公路时,不慎坠入江中……每次爷爷给我讲起这些故事,他的眼角都泛着泪光,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报国从军的种子。
2010年1月,党的富民政策惠及独龙江,“独龙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开启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项工程的精准扶贫“独龙江模式”,我的家乡实现了千年跨越。
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了人马驿道和溜索,全村群众从昔日跑风漏雨的茅草房搬到宽敞舒适的安居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
2016年,我考上了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我深知,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没有部队的帮扶,我就走不出独龙江,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016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家里正巧来了部队帮扶工作人员,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解放军。他们身穿军装,英姿飒爽的样子让我羡慕不已。我问他,怎么样才能和您一样?叔叔告诉我,你好好读书,把身体养得棒棒的,以后就可以报名参军。
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参军入伍的志向。这两年我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今年,我应征报名,顺利通过上站体检,希望今年我家也能挂上光荣牌!
去年4月10日,我的家乡实现整族脱贫。脱贫不忘报党恩,我立志走向军营,报效国家,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徐楚寒、本报记者 柯穴整理)
追梦路上“行动派”
■仙桃职业学院 张 明
我来自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自年少时,当兵的种子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大学期间,我经常向学校和宣恩县人武部咨询征兵的相关事宜。2018年我一毕业就报了名,但由于家里的突发情况没能进行完初检。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期待,思量再三的我,在2019年成为晓关侗族乡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武汉首当其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队也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我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样奋战在家乡的抗疫一线。大年三十儿那天,正在准备年夜饭的我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马上到单位,召开紧急会议!”疫情防控不容耽误。按照防疫分工,我被派往晓关高速路口和公安民警、退役军人一道,对返乡人员及车辆进行检查。他们始终冲锋在前的身影,一直在激励着我。在各种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一直坚守在卡点上。最难熬的就是值夜班,我穿着军大衣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再苦再累也不能退缩!
随着疫情愈发严峻,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我乡出现了1例确诊患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人心惶惶。就在这时,一名退役军人挺身而出,主动将病人从家中送往隔离病区。有人问他:你不怕吗?他说:事关生命,我义不容辞!第一个进入战场,最后一个退出战场。这就是军人!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使我本就热血的心再次燃烧了起来,立志要圆毕业时的从军梦,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独自做了这样的决定,我也有些担心父母不愿让我离家远行。在和父亲的交谈中,我推心置腹地说:“参军是我儿时的梦想,不管能不能成,还是想去试一试,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后,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报了名。
对于我毕业两年后报名参军的决定,有很多亲戚朋友不太理解:既然已经有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何必还要去当兵呢?面对这些质疑,我对他们说:“战士的样子,就是无论面对哪种困难都能坚持到底;中国军人的样子,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不忘初心。没有经历过部队锤炼的人生,对我来说,就不算完整的人生!”
我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相信在那绿色军营里定会有我的一片天地。如果我被批准入伍,我将安心服役、严守纪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防建设中去。我在疫情防控中所见到的军队医务工作者,就是我最好的榜样!
(童格整理)
本版照片由本人提供
制图: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