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习主席赴安徽考察的第一站选在了“千里淮河第一闸”——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蓄洪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一个月前,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度开闸泄洪,这也是自建成以来的第16次开闸泄洪。
每一次开闸泄洪都伴随群众被转移,每一次转移都能见到阜阳民兵的身影。不久前的开闸泄洪,阜阳市充分发挥民兵离得近、情况熟、行动快的优势,动员组织民兵对蓄洪区居民进行全面走访,引导疏散群众、搬运物资,协助地方将蓄洪区内2000余人在7个小时内紧急转移,充分展现了阜阳民兵的备战备勤意识、快速应急能力和良好精神风貌。
着眼任务需求,科学灵活编组
8月20日下午,阜阳军分区举行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对7个模范民兵排和42名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受表彰的人员中,不乏无人机操控员、可视化智能平台管理员等一批在抗洪抢险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
“这些技术骨干,是我们在民兵整组中结合形势任务优化补充的应急力量。”军分区司令员王洪元介绍,他们着眼任务需求,在民兵整组时注重专业性质“融合”,将专业相近、管理相似、装备相融的人员、装备和技术力量整合编组,对口编建应急分队,提高专业对口率的同时又保证应急出动率。
科学的编组理念和做法,催生了数十支应急营连、新质分队和专项行动任务分队,涵盖无人机、声呐、网络云智能、特种运输、特种电力等专业。今年,他们从基干民兵中优中选优,在沿淮13个乡镇编组了20余支抗洪抢险突击队,装备保障和经费预算得到了阜阳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在一次市政府专题会议上,阜阳市市长孙正东的提议得到集体同意后形成决议:将军地通用任务型装备纳入政府应急保障体系,相关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同时按照“急用先储、常用常储、多用多储”的原则,建立应急装备器材仓库,适量储备专用重点装备器材,确保即需即用。
人装齐全,事半功倍。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前,他们就近组织150名民兵迅速到达任务地域摸排情况,为紧急转移群众赢得了时间。在前期搜索转移群众和后续冲锋舟运送生活物资时,他们利用无人机快速、精准、全天候的优势,把现场的实时景象传回指挥中心,为顺利高效执行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常态应急训练,确保迅即能动
考验,往往突然降临。
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赵亚东已在安徽省军区系统工作了18年,其间大大小小的抗洪抢险行动也参加了不少。但谈起今年的汛情,他用“三个前所未有”总结了自己的直观印象——一天连开4闸泄洪,前所未有;转移安置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民兵应急分队跨辖区支援,前所未有。
把汛情当敌情来研究,把抗洪当作打仗来指挥。7月19日,王家坝闸超警戒水位后,军分区领导第一时间赶赴阜南一线勘察汛情,研究兵力部署。
“抗洪就像打仗,有备才能无患。”一直坚守一线指挥的军分区副司令员龚辉说,民兵们能高效救援,除了指挥科学,更离不开常态化的防汛应急演练。
汛期之前,他们采取限时预警、临机拉动的方式,3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实案化拉动检验,重点突出跨区机动支援遂行应急任务,通过组织按预案紧急集结、冲锋舟应急救援、受灾群众转移等各类演练,检验民兵应急分队遂行应急任务能力。
预先有准备,行动更有序。7月19日晚,阜南县人武部接到紧急转移蓄洪区群众的任务后,立即启动既定对口支援方案,高效安全地完成群众转移任务;7月20日15时,根据市防指要求,跨区支援阜南县的7个县(区)和市民兵应急营共900人,全部按时到达王家坝集结地域待命。
坚持党管武装,发挥组织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去年7月31日,安徽省副省长、阜阳市委书记杨光荣一上任,就带领市四套班子成员到军分区走访慰问、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
“这是我市传承党管武装好传统的缩影。”杨光荣介绍,近年来,阜阳市委坚持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统一规划,把民兵预备役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内容统一部署,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一解决,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统一实施,把基层武装工作纳入党政工作内容统一考核。每年,阜阳市各级政府工作报告还把武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请人大代表具体审议。
与此同时,阜阳市各县(市、区)常态落实双向兼职、现场办公、党管武装述职、任前谈话等党管武装制度,定期召开党委常委议军会,研究解决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重大问题。
“任务当前,党员的表率作用,就是党管武装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军分区政委陈兆国介绍,抗洪期间,军分区所属人武部还根据兵力编成及时健全完善一线党团组织,调整充实一线骨干力量,确保组织坚强,领导有力。
孩子刚出生16天,正在休假的阜南县人武部参谋王学康主动申请归队,奋战抗洪一线。他说,汛情如此紧急,自己熟悉情况,紧要关头怎能不在位?
王家坝开闸分洪后,阜南县人武部组织20艘冲锋舟为受淹村庄的群众义务摆渡,运送生活物资。民兵尤海闻“汛”从广西柳州辗转返乡,当起操舟手。他说,自己对家乡航道熟,这个时候他得在。
正是这样一个个“有我在”,让“王家坝精神”在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淬炼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激励着广大民兵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