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润坤、特约记者文巧报道:三伏时节,烈日炙烤着沅澧大地。8月5日,记者走进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某国防教育基地,130余名新兵役前训练和学生军训骨干正对自己编写的“四会”教学教案进行试讲试教。
打铁还需自身硬。“武教头”的组训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兵役前训练和学生军训的质效,同时,他们的作风形象还会影响新兵和青年学生对军队军人的直观印象。该县人武部军事科长彭群文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他们开始对此项工作进行提前筹划,参加集训的130余名骨干是通过逐级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经过3次选拔考核,从前期370余名退役军人中遴选出来的。据悉,集训为期4天,全程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模式。
走进训练场,骄阳似火,地表温度接近40摄氏度。尽管天气炎热,但他们对集训骨干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集合站队速度慢,带回重来;内务检查物品摆放不到位,当即整改;队列训练动作不标准,反复练习……
据了解,本次集训着眼提高训练骨干的组训能力,严格按照“四会”教练员标准,按纲施训,科学组训,突出“教、学、练、研”4个关键环节,由10名参加过往期集训的教练组成示范班,采用示范引领、经验交流等方法,提高参训骨干的能力水平。
针对新兵和学生在受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思想波动等问题,他们将面对面做思想工作、应急情况处置等纳入集训内容,收集汇总往年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案例,归纳总结出正确处置流程、注意事项等编辑成册,通过案例剖析供集训人员学习借鉴。
“此次集训我们采取量化考评的方式,实行全程淘汰制,做到一项不合格,坚决不发证,在之后的新兵役前训练和学生军训中将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该县人武部政委周军说,训练实打实、考核硬碰硬,让受训骨干既有压力又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