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战争地带”防务网站上刊出一张“黑鹰”隐身直升机全身照,引起外界高度关注。这张照片与9年前一桩轰动事件相关。
2011年5月1日夜,美军实施代号为“海神之矛”的联合特种作战行动,击毙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在这次行动中,美军出动多架直升机,成功避开防空雷达完成突袭,但其中一架“黑鹰”直升机坠毁。为保守秘密,美军在匆忙中对其机身进行爆破,但残留的尾桨和部分尾梁显示该机采用隐身设计。此后很多年,这种隐身版“黑鹰”直升机一直没有解密。直到这张照片出现,才掀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美军的隐身直升机梦
据“战争地带”防务网站报道,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拍摄地点可能位于美陆军航空兵第128旅在弗吉尼亚州尤蒂斯堡的基地,也可能位于“51区”。第128旅为美陆军航空兵技术办公室(又名飞行技术管理局)提供技术验证服务,该办公室负责美陆军先进直升机的研发工作。
据该网站介绍,美陆军隐身直升机项目由来已久,早在1977年就提出隐身直升机概念项目,对下一代直升机进行隐身设计。该项目与美陆军先进复合机身计划一起,催生出S-75全复合直升机技术验证机。该机采用全复合材料取代金属,具有更高强度、更轻重量和更低成本。原型机于1984年7月首飞,1985年4月技术封存前,先后进行大量测试。该机融合当时前沿隐身技术,机身下部采用菱形设计,可有效折射雷达探测波,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雷达探测的隐身。同一时期,美国贝尔公司在OH-58D“奥奇瓦”侦察直升机基础上推出OH-58X验证机,对直升机机头等进行隐身设计。
美陆军首次将隐身技术全面应用于直升机,是在著名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项目(简称“科曼奇”项目)上。该项目旨在开发一型双发单旋翼隐身直升机,替代“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OH-58D“奥奇瓦”侦察直升机。“科曼奇”直升机采用前所未有的全面隐身技术,包括整体隐身、机身多面体圆角设计和发动机进气口设计等,被称为“直升机中的F-117”。由于研制难度大加上成本持续高涨,该项目于2004年被叫停。
“科曼奇”项目夭折,一度令外界误以为隐身直升机的研制就此落幕。殊不知,在该项目背后存在“黑鹰”隐身直升机这一秘密项目。若非在刺杀本·拉登行动中坠毁一架,外界很难知晓这一神秘机型存在。
隐身“黑鹰”的秘密
从公布照片看,这架外形奇特的“黑鹰”隐身直升机并非是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的坠毁机型。后者残骸显示该机尾桨采用隐身设计,而照片上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采用普通尾桨,因此可能是早期型号。尽管如此,从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上仍可看出诸多技术特征。
分析认为,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是在EH-60A/L“黑鹰”基础上改进而来,明显特征是尾梁两侧的电子战天线,这种鞭形天线在普通“黑鹰”直升机上看不到。EH-60A/L是“黑鹰”家族中的电子战/情报收集直升机,配备AN/ALQ-151机载通信电子战系统,可拦截敌方电子信号并定位,同时展开电子干扰。其中,EH-60A“黑鹰”是电子战直升机,携带AN/ALQ-151(V)2系统;EH-60L“黑鹰”是情报收集直升机,装备更新型AN/ALQ-151(V)3系统。
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尾梁两侧还安装有4个偶极天线,机身下疑似安装向后折叠的鞭形天线,这些均是阻塞式通信干扰系统的一部分。机头两侧分别有一个导弹告警传感器,另有两个相同传感器应位于机身侧门后部,以提供360°全方位预警。该机还配备一对短翼,类似MH-60L/M“黑鹰”特战直升机上的武器挂载短翼。
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最显著特点是对机身、主旋翼、发动机进气道和排气口的极度改装。主旋翼上,巨大的隐身桨毂将主轴完全遮蔽。机身也应涂有隐身涂料,这些与OH-58X验证机的设计类似。由于进行隐身处理,原本圆滑的机身变得棱角分明。发动机经过处理后,热排放量降低,进而提高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此外,S-75全复合直升机技术验证机的复合材料技术也应被采纳。
与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的那架“黑鹰”隐身直升机不同,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没有对尾桨进行隐身处理。这或许表明,当时的技术关注点仍在直升机前半球,以确保能够躲避前向雷达探测,穿透重兵防御区域。
从时间上看,照片上的“黑鹰”隐身直升机应与“科曼奇”项目处于同一时期。该机最初可能作为“科曼奇”项目技术验证机存在,在后者终止发展后,由于技术难度较“科曼奇”直升机大幅降低,最终得以发展。
直升机隐身有多难
近年来,随着隐身技术走向成熟,各国陆军航空兵对用于特种作战的隐身直升机呼声变高。然而,直升机隐身并非易事。除需对雷达探测隐身外,还要实现对红外探测、音响探测和目视隐身。
由于直升机外形构造复杂,一架直升机往往由多个不规则机体组件构成,因此在雷达波照射下可产生大量散射波。要实现雷达隐身,除采用吸波材料外,还必须提高机体隐身设计。在这方面,“黑鹰”隐身直升机难以与采用全隐身设计的“科曼奇”直升机相比,后者的雷达反射面积比普通直升机缩小100倍。为此,“黑鹰”隐身直升机还必须依靠超低空突防等传统技术躲避雷达探测,这将使其落入敌防空武器杀伤圈。
相比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和降噪技术较容易实现。“科曼奇”直升机上有一整套抑制红外和噪音信号措施,几乎被“黑鹰”隐身直升机全盘采纳。视觉隐身是“黑鹰”隐身直升机的一大短板。弥补办法是采用黑色涂装和夜间突击战术,借助夜幕掩护快速渗透。
目前,多国已展开对隐身直升机的研制。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采用全隐身设计的直升机在短期内难以出现。相比之下,“黑鹰”隐身直升机采用模块化改装套件,降低可探测性的做法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