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向贤彪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主席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回响在广袤的大地,叩击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扉。

北斗系统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信号在天边,应用在身边。从衣食住行到水电气热,从农林牧渔到救灾减灾……北斗系统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非经过不知难。北斗问天之路有多难,媒体报道的一些细节可见一斑。原子钟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心脏”,直接决定了导航定位精度。若卫星存在十亿分之一秒(1纳秒)的时间误差,则会产生0.3米的测距误差。因原子钟技术难度太高,3支研发团队同步攻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自主研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钟。如今,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和装备,100%实现了国产化,“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干北斗这样的大事业,既需敢为天下先的凌云壮志,也需精雕细琢的绣花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卫星发射过程中出了一个小问题,年逾八旬的孙家栋,马上坐电梯到塔尖,钻到整流罩下面去查看卫星的实际状况。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老一代航天人的精神和传统:不留任何隐患,一定要让发射质量达到最好状态。这种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的精神,已成为每一位航天人、每一位北斗人融入血液的精神气质和宝贵品格。

发展北斗,我们只有一张蓝图,正是一代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北斗。在这支宏大的攻关队伍中,青年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斗初期的“全数字化”方案,是3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10多平方米的仓库攻关出来的;领先全球的星间链路,是29岁的康成斌提出并验证的;被称为“北斗专列”的长征火箭,其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北斗年轻人——60后、70后们,已渐生华发。今天,80后、90后们已然挑起大梁。老一辈航天人的人梯精神,新一代航天人的赶超勇气,创造出北斗灿烂的惊天伟业。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古时,北斗七星被作为辨别方向、判断季节的星象,人们找到了北斗就找到了方向。今天,我们在享受北斗带来的优质服务时,更要自觉“参北斗”,学习和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在推进强军兴军事业中,以自主创新精神,敢为人先、敢闯新路;以团结协作精神,顾全大局、下好棋子;以攻坚克难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追求卓越精神,聚焦打赢、争创一流,让新时代北斗精神在每一个战位发扬光大,汇聚成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