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沂蒙腹地,美丽乡村入画来


■刘永亮 本报记者 刘廷英 张 锐

制图:张 锐
视频制作/视频编辑:刘璟然
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相关视频

巍巍蒙山下,滔滔沂河畔。一场新雨后,丛林掩映中的小山村空气格外清新。

由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入村,迎风飘舞的凌霄花,一簇簇、一团团,与道路两旁的树木交相辉映,村道犹如画卷一般。

夏收时节,记者走进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速变”,聆听部队官兵在革命老区谱写的一曲曲爱民赞歌。

河渠换上了新装,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文化广场上,凉亭、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水清、路畅、岸绿、景美的新农村映入眼帘。

“这样的场景放到4年前,想都不敢想。几年来,交通改善了,自来水通了,产业兴旺了,环境变好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提起村里的变化,兴旺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兴旺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献才对临沂军分区近几年的帮扶充满感激之情。

岸堤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典型的山丘地貌和传统的单一农业种植,让这片红色土地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县扶贫重点乡镇,位于岸堤镇西南部的兴旺庄村同样也不例外。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兴旺庄难兴旺,年头年尾无换样。全村1093户3071人,贫困人口有716户145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7.2%,脱贫任务艰巨。

“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毁家纾难、奋勇支前,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在临沂市脱贫攻坚部署会上,临沂军分区领导主动提出结对帮扶兴旺庄村。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只有找准“病根”,才能拔掉“穷根”。挂钩帮扶后,军分区领导带领工作队多次深入村组走访调研,经过论证,决定从村民最关心的水、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集中力量帮助和支援。

4年来,该军分区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帮助兴旺庄村新修户户通路6万余平方米,兴建、翻建河桥5座;兴修水利工程,新建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网,村民饮上安全水;完成河道治理800余米,实现全村农田水利灌溉;改造危房23处;新建活动广场4000余平方米;在公路沿线安装路灯6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000余株……

缺啥补啥,配齐“硬件”,让山区群众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幸福感大大提升。“快进来,外面热。”来到82岁的村民刘立全家,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刘立全的老伴蔡德芳拿出刚采摘的黄杏,走到院子里,轻轻一拧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过去都是到村子后面的山里挑水吃,一天得挑一两回,衣服都不敢经常洗。如果遇上下雨天,山路泥泞,挑水更是不方便。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既方便又卫生。”蔡德芳边忙活边向记者介绍,脸上写满笑容。

必须“两条腿”走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确保村民稳定增收。基于这一认识,该军分区帮助村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协调资金引进光伏发电、葡萄种植园、扶贫车间等产业项目。在千亩光伏产业园,马献才指着一排排光伏电板说,这里原来是一片闲置的河滩,经军分区协调,一千余亩河滩流转给山东力诺集团,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用于兜底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并带动110户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贫困户胡茂仁家就是受益者之一。胡茂仁的妻子付桂莲长期卧病在床,胡茂仁要照顾患病的妻子,务工没有保障,生活捉襟见肘。“要不是军分区的帮扶,俺们这个家真不知道该咋过。”胡茂仁动情地说,“现在土地流转了,每年有1000元的收入。除了享受低保、大病医保,每月还有1000多元钱的生活补助,是军分区援建的扶贫项目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分红。”胡茂仁掰起手指算起“幸福账”,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

从“输血”到“造血”,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2017年年底,兴旺庄村实现整村脱贫。脱贫后的乡村在军分区的帮扶下,继续美化居住环境,先后被省、市表彰为省、市文明村、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先进村等。

晚上8时左右,记者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夜幕下,村委会对面宽阔整洁的活动广场上灯光明亮,乐声悠扬,踏歌而舞的乡亲们尽情享受着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美丽乡村的锦绣画卷,正通过当地村民自己勤劳的双手变得越来越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