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芙蓉堤上6小时


■林小强 本报记者 郭冬明

天还未亮,借着不远处手电筒微弱的光,方习模找了块彩条雨布躺了下来。过去的6小时,他和队友处置了一场重大险情,用尽了全身力气。此刻,他的双脚还有些发抖,只想平躺下来休息一会。

7月19日21时,江西省彭泽县民兵应急连班长方习模带着7名民兵在芙蓉堤巡堤,经过龙王庙下游260米处时,听见水流声有异样。

有着丰富防汛经验的方习模顿觉情况不妙,迅速走到堤坝背水面观察情况,只见一股浑水不停地涌出,再走到迎水面查看,一个直径约10米的漩涡正形成一股巨大的水流穿过坝底,直奔村庄和农田。

“快来人,有管涌。”方习模大喊,并拨通指挥部值班领导的电话。接到电话,县人武部政委张永清立即召集50余名民兵赶往事发点。几乎是同一时间,附近的村民也自发赶来参与救援。

“先投沙袋,做围堰,将水隔绝。”张永清下达了第一道指令,众人一齐将备用沙包集中运送到管涌点并进行抛投。

大约投掷了2000袋沙包后,漩涡面积小了很多,但水流还很大,仍在冲刷着堤坝。“用棉被来堵,把缝补上。”有村民提议。棉被从哪来?“我家有几床闲置的棉被!”村民王志法大喊。“我家也有!”有村民跟着应和。见张永清犹豫,王志法站了出来:“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现在需要我们出力,我们义不容辞。”不一会儿,10几名老乡从家里陆续抱来了30多床棉被,一起垒在堤坝上。

30多床棉被扔下去,漩涡很快消失不见了,迎水面水情逐渐平稳。“开挖背水坡,找到出水点,构筑‘燕子窝’。”张永清下了第二道指令,民兵和当地百姓开始着手清理坡上障碍物,铺齐并压紧沙子、石子,以防反滤。

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军民合力筑起了一个长宽超10米的“燕子窝”,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险情完全排除已是凌晨2时59分。此时的方习模已经全身湿透、乏力疲累,从发现险情、处置险情,再到险情稳定,方习模已经记不清细节,他只知道大堤保住了,大家伙都平平安安的,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