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起点上再出发


■司李龙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党建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站在新的起点上,国防动员系统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用足用活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等各类资源,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采取“扶智”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行动,在脱贫攻坚战场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爱民赞歌。

大路修进村,好水引进家,产业新发展,振兴有引擎……随着省军区各级的精准帮扶,一个个贫困山村摘掉“穷帽”、绽放出无限活力,一个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焕发出勃勃生机,加速奔赴在通往小康的大道上。

村民脱贫了,乡村变美了,是不是可以鸣锣收兵庆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村民返贫怎么办?脱贫后如何接续奋斗?怎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些都是摆在省军区各级面前的新考题、新答卷。

脱贫不脱责任、摘帽不摘干劲。做好精准脱贫的“下篇文章”,需要各级深入思考,拿出实实在在的应对之策。

行百里者半九十。事实证明,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个冲锋就能打赢的,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帮扶项目,帮助群众持续增收,更要激发贫困群众增收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巩固成果防返贫,关键要有长效之举。重庆警备区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持续用力,从增产到提质,让产业发展成为稳定脱贫“主引擎”,着力推动帮扶的23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确保村村有长效产业、有特色品牌。建立标本兼治、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助推乡村振兴,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就得不到巩固。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帮扶中,与村党支部密切协同,既要抓好本土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要抓好人才引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十八洞村24岁的大学生施林娇,辞掉城里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拍视频、开直播,讲述十八洞村的故事,展示苗乡风俗,替乡亲们直播带货,销售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品,半年收获了10万粉丝。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鼓励退役军人和更多的“施林娇”们,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同时,也要培养更多的“兵支书”“民兵致富带头人”,鼓励他们在乡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理想抱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