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近年来,广州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请看——

珠江之滨那抹“红”


■何楚洋

广州,一座现代之城,更是一座红色之城。

盛夏的珠江之滨,各色景观以热情奔放的姿态,向世人展现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繁华。珠江岸旁,一个个红色地标,串成一条“红色记忆带”熠熠发光。

5月18日,由中共广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共广州市互联网行业委员会主办的“广州红 幸福城”2020年城市形象宣传活动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启动。今年,广州将在全国打响“广州红”的城市品牌,以构建幸福城市为出发点,赋予城市红色文化基因,提升大众对广州红色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一段段红色记忆,留给一座城市的是不朽的精神丰碑。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提升城市幸福指数的源源动力,不只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厚重的红色文化熏陶。

忆往昔

血与火的城市记忆不容遗忘

起义路200号,广州起义纪念馆。

走进黄墙白雕凸字形建筑的纪念馆门楼,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党旗和入党誓词板,浓重的色彩让背后的历史蕴意更为深厚。这个建立在中国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东方巴黎公社”,正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意义非凡的武装革命历程。

老一辈广州人都知道,起义路以前叫维新路。维新,剔旧立新,革命的火种,正在那时的羊城点燃。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颗耀眼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广州沉寂的夜空,广州起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爆发,城内的国民党守军猝不及防,一时间溃不成军。当天上午,位于维新路的广州市公安局大楼楼顶,一面印有镰刀斧头的苏维埃红色大旗升起,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在反动派的激烈反扑下,因敌我力量悬殊,1927年12月13日,起义军余部千余人被迫撤离广州。“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干映彩霞。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保留下来的革命力量继续进行革命战斗。

从维新路到起义路,改变的是地名,不变的是这段红色历史底蕴。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木棉花,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成为广州城市精神的重要部分。

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广州起义纪念馆落成。至此,每月都吸引不少游客专程来这里游历革命遗迹,广东省近代历史博物馆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各类红色文化专题展览。

5月,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的苏隽粤入选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在去年广州市举办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专题展览上,这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作为主要讲解员,紧握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棒,生动勾勒出广州革命的艰难历程和革命先驱的奋斗精神,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在位于越秀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年轻义务讲解员谭泽秋的独特讲述吸引人们驻足聆听。谭泽秋祖籍广州,是参加过中共三大革命先辈的第三代后人。他说,自己并不是在讲解历史,而是在讲述自己祖辈在广州的故事。回望那一代青年的奋斗牺牲和不朽成就,能让当下年轻人从中汲取面向未来的精神、智慧与勇气。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红色记忆,广州市先后出版《广州红色史迹寻踪》《广州起义》等读物;印发《广州市红色革命遗址地图》《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图文集》;上演《杨殷传·朝夕星辰》《刑场上的婚礼》等经典红色剧目;每年在全市各领域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

看今朝

跳动的红色脉搏焕发新活力

话剧《1927·广州起义》,45分钟。

这是广州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在短短45分钟时间里,由演员带着观众们跟随起义军的脚步,在剧中呐喊、歌唱、哽咽、肃立,穿越时空感受1927年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不少广州市民大呼“圈粉”。

“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线性的参观模式,将红色主题与沉浸式话剧相结合。”曾接待过无数参观游客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何毅感慨万千,新时代的广州红色文化传播,要拉近大家与那个红色年代的距离。

漫步于珠江北岸的珠江长堤,有一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观感。矗立在海珠广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正面镌刻着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放眼望去,还有一块中国300米以上摩天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那就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

广州解放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这里升起。和平建设时期,华南第一高楼也在这里拔地而起。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率先打开大门的广州,汇聚四海游客、八方宾朋。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让这座充满现代创新精神的城市,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独特舞台。

近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网红”文创产品,取得了良好口碑,广州博物馆作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也驶入这片蓝海。在这里,印有广州城市红色遗址的各类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4月4日庚子清明,来自广州起义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苏香旭,成了当天的“网红”。疫情之下,为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需求,广州市利用“云浏览”“云看展”等技术手段,推进红色文旅资源开发共享。通过“云直播”,在苏香旭和两名当地报纸记者的带领下,观众近距离观看一件件革命文物上的斑驳痕迹,“穿越”回那段革命岁月,了解广州革命的烽火硝烟。

“云分享”,让红色文旅资源焕发新活力。在鸦片战争博物馆推出的在线祭英烈页面,观众可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献花;广州博物馆则邀请读者线上缅怀抗疫英烈,致敬党员模范。清明假期3天时间,广州市属博物馆共举办54个展览,组织线上、线下活动项目9个。其中,红色史迹类博物馆举办线上展览活动22个,参加人数突破620万。

5月18日,一趟载有数十名市民、亲子家庭的广州红色之旅一日游主题巴士,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首发,踏上了寻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史迹之旅。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城市,广州共普查出红色资源619项,并重点推广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巴士主题游,串联起广州的红色地标。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柯显东表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元、注重体验,是目前广州红色文旅的最大特点。”他们还通过将红色旅游宣传与网红打卡地相结合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活力。

展未来

打造红色文化传承传播的城市IP

七一建党节,广州大剧院座无虚席。

《红色中国·粤韵飞扬》广东音乐红色经典作品巡演首演在这里举办。这场以红色为主题、广东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展现岭南绿水青山人文风貌的表演,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将红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发展的优选项。

2019年12月,《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出炉,将以广州市越秀区为试点,充分发挥广州现有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融合打造广州红色文创旅游融合发展区、红色文化研学体育融合发展区和红色文化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区。

规划中有一个细节,广州市将大力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广泛发动社会参与、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这意味着广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传播,将充分发挥公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36页的规划文件,为广州红色文化发展描绘了蓝图,也让广州走在了弘扬红色文化的城市前列。

6月30日,由广州市委网信办牵头策划定制的一首红色主题歌曲《细说广州红》在抖音短视频平台首发,娓娓唱出了广州人的幸福生活,“声”入人心。主办方介绍,广大网民可以在“广州红 幸福城”抖音话题内,以此曲作为背景音乐,参与抖音短视频拍摄挑战赛,该歌曲还将在国内外各大音乐平台和全球239个地区陆续上线。

在红色主题歌曲之外,一款名为“我为广州加点红”的抖音AR贴纸也已上线。贴纸以广州市花木棉花、城市标志性的红色地标建筑群等元素,诠释“广州红 幸福城”宣传主题,通过AI技术处理,比心手势触发,吸引年轻人以潮流、炫酷的方式示爱广州,提升年轻人对广州红色文化的认可和情感共鸣。

为增强市民及游客对城市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广州还将启动“一城百面”打卡计划,设计市内5条旅游精品路线,联动市内100个网红地点上线有奖打卡活动,呈现“广州红 幸福城”的100个红色印迹。

广州市民的红色情怀,从共和国同龄人顾锦君身上便能看得出,每逢重大节日,她都会在家里挂起五星红旗。她说,“广州的红色,也是人民的红色。”

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带动支撑着城市文化出新出彩,也正因为找准了红色文化和幸福城市生活的结合点,让这座城市的红色成为经久不衰的流行色。珠江沿岸,红色地标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还在无限拓展延伸。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