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对指挥员来说,能够发现微光是智慧,敢于跟随微光前进则是勇气。
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信息化时代,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把握时机,才能赢得战机;掌握主动,才能占得先机。如果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就会丧失战机、失去主动,处处受制于人、被动挨打。
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发给前方将领的电报和指示中很多都写有“请按实情决定”“望机断行之”“必要时,可独立处置,不要来电报告”等要求。正是我军各级指挥员善于抓住战机,果敢行动,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夫战,勇气也。”事实上,一些指挥员并不缺少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而是没有敢于跟随微光前进的勇气。因为跟随一线微光前进是有风险的,有的指挥员怕出错、怕失误,有的怕冒险、怕担责。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个别指挥员哪怕出现战机,也照样“不管大事小事,我都层层请示”,用“权力上交”确保自己无责;哪怕战机再紧,也“开会研究一下”,用“集体决策”给自己做“挡箭牌”。对这样的指挥员,瑞士军事家尼米兹曾评价,“看到战机而不用战机,就是在给敌人创造战机。”
“指挥岗位总是孤独的,而最孤独的时候就是在需要进行关键决策的时候,这种决策事关生死、成败和胜负。”战场上,一名优秀指挥员必须要在关键时刻敢于作主,有了战机敢于果断出击。1935年12月,红军长征时,贺炳炎指挥红五师为全军后卫。一次,发现敌情后,贺炳炎果断命令司号兵:“吹冲锋号!”有人提醒:“师长,我们是全军后卫啊!”贺炳炎睁圆了眼吼道:“这是战场,不是球场,没有前锋后卫,枪一响,哪个上去有利,哪个就得上去,不能错过战机!”
信息化战争,往往开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这对指挥员把握战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鉴于信息化战场的空间扩张和时间浓缩,战场情况日益复杂且快速变化,虽说有先进的网络化信息系统作支撑,也无法保证指挥决策机构全面了解广域战场各个角落的真实情况,更需要一线指挥员相机而动,不怕担责,抓住“比黄金还珍贵百倍的战机”。
敢于跟随微光前进需要勇气,更需要有过硬的底气。没有能力的担当,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错。各级指挥员只有立足本职岗位学习磨炼,苦练专业技能,在精武强能中不断提高领兵打仗的能力素质,积蓄能打胜仗的底气,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才能确保关键时刻临危不惧、遇事不乱、处变不惊,激发官兵战胜强敌的意志和信心,带领部队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