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庆从简,孙辈们为花鼓戏演出筹集的2万元,5000元作为特殊党费,1.5万元捐给村委会用于扶贫和公益。前不久,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镇华西新村90岁老党员曾光耀的这一举动,赢得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颗初心一生坚守。今天,我们喜迎党的第99个生日。明年,我们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此刻,我们谈信仰话国防,筑信仰之魂,强国防之基。
三尊塑像的倾诉
家史汇入党史国史
一个家的历史可能很单薄,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历史却很厚重。单薄融入厚重,家史就会更有意义,更值得追寻和铭记。
提起湘江之战,很多人知道“绝命后卫师”红34师,知道牺牲时只有29岁,“断肠明志”的陈树湘师长。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树湘没有子嗣,就连他在这个世界的唯一一张画像,都是根据战友韩伟将军的口述画出来的。
湘江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担负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阵地上。全师6000名官兵,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英勇完成了阻击敌人、保护党中央的重任。跳悬崖后被树丛拦住的韩伟,成了红34师唯一活下来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很多年后,弥留之际,韩伟对儿子韩京京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起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
2014年,陈树湘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日前,韩京京请人为陈树湘塑像。3尊塑像,一尊被烈士故乡的长沙博物馆收藏,一尊赠给某部红三连——其前身是陈树湘烈士带过的红四军特务大队,一尊安放在韩京京家中,与父亲的塑像肩并肩,“就像他们当年一起战斗”。
从家史中追寻党史、军史、国史,从党史、军史、国史反观家史,也许更能够深刻感悟什么是国、什么是家。韩京京不止一次地深情告白:“我是陈树湘爹爹的儿子,我是红34师的儿子!”
在我们这支从山沟、窑洞、地道、青纱帐、芦苇荡“钻”出来的军队中,孤身一人如陈树湘者不在少数,夫妻兵、父子兵、兄弟兵也屡见不鲜。其实,道理并不复杂:跟随共产党的队伍越走越长。
岂止是命运,更多是信仰!
支撑这信仰的,是对革命理论的不断学习和融会贯通。1941年,“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曾花6元边币为儿媳徐乾购买联共党史,并写信推荐阅读:“本书共四百三十页,日读二页,二百一十五日即读完。”
有人说:“走遍天涯觅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人,回到家里就发现它了。”3尊塑像告诉我们,读懂了历史,就读懂了今天。
今天,树湘文化广场一角,一面题为“我的29岁”的追思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参观者手写的感言。苍劲或灵动的字体,记录着当代青年的思考:同为29岁,时代不同,责任相同;怀思先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什么是家国情怀?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强大国防的支撑和根基。
一把椅子的诉说
岗位洞见世情社情
丁晓兵,中国现役军人中一位用左手敬礼的将军。
1984年,他在一次边境行动中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功并获得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
2013年12月,丁晓兵升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党委书记。上任之初,他的一个举动让许多人颇感意外:换掉办公室的椅子。
丁晓兵说:“这种软绵绵的老板椅不是我坐的,也不是军人坐的,硬板椅坐起来才稳当提神。”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丁晓兵珍藏的军旅纪念品中,他对一张褪色的军用吊床情有独钟。一有闲暇,他便会静静地躺在上面,摇一摇,想一想。促使他这样做的,是这样一件事:当年一位非常有名的战斗英雄经不起利欲诱惑,沦为人民罪人。每当躺在吊床上,丁晓兵便会思考:为什么生死关过了,却过不了利益关?
防微杜渐,任重道远。
丁晓兵的担忧并非多余。
抗战时期,担任120师敌工科长的苏醒,因为阑尾炎术后需补充营养,战友们跑到200里外的敌占区买回一只鸡。师直属政治部主任李贞遇见了,当即提出批评:“你是共产党员、干部,弄鸡吃影响多不好。在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比群众多吃一个胡萝卜都是犯错误。”多少年过去了,他一直忘不了这次批评。
和平年代,“导弹司令”杨业功在自家门楣贴上了“携礼莫入”的横幅。杨业功纪念馆里,在他的大衣、水壶、方便面“三件宝”前,在小饭桌、搪瓷碗、自制小台灯前,参观者流连驻足,久久回味。
信仰如金,只有淘尽物欲的杂质,才会愈发耀眼。
信仰如剑,只有淬炼精神的锋芒,才能剑起风云。
生活低要求,工作高标准,正是共产党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写真。任弼时一生“三怕”,令人景仰: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从连指导员到团政委的一线岗位上,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部队荣获奖牌、证书和奖杯累计达288个。身为司令员的杨业功,一年365天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基层,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围着阵地和装备转。
强大国防离不开军人这一神圣职业,然而又不能只靠军队和军人。
军营内外,像丁晓兵、杨业功一样的人越多,国防力量越强大,国防事业越有希望。
曾经,一位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学者说,他之所以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来报效祖国,源于高中时代聆听了丁晓兵那场《信念之火》的报告。
位卑未敢忘忧国。为生存而工作,工作不过是一种职业;为信仰而奋斗,工作就成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是一个再朴实不过的道理:欲夯国防之根基,先造国防之人心。
两次筹款的启示
奉献映照初心恒心
“自从结识了徐洪刚,一家人再没哭过,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说这话的,是王社功、侯庆霞夫妇。
居住在河南省洛阳市天元社区的夫妇俩,曾经几乎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妻子侯庆霞患重病花费11万元,第二年丈夫王社功又检查出患有白血病。2014年的时候,他们已负债累累。
两人早就知道,时任驻军某红军师政治部副主任的徐洪刚是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夫妇俩通过居委会找到徐洪刚后恳求:“你们兵多,能不能帮忙推销牙刷,一把牙刷就挣一块钱。”徐洪刚当即婉言谢绝,他不能破坏部队的纪律和规矩。然而,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徐洪刚并没放弃对王社功、侯庆霞夫妇的关心和帮助。他先后两次为夫妇俩筹集善款,帮他们战胜病魔,渡过难关。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共产党的军队,从来都有一颗不变的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你对人民有多爱,人民对你就有多支持。
在江苏省邳州市,英雄王杰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直想参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市民王春恩,经商致富后积极拥军并发起成立了“王杰精神研究会”,在全国开展“王杰精神伴我行”有奖征文活动。
在河北省献县陈庄镇苗庄村,农民赵文岭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抗日英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爱民为民的事迹所感动。从那时起至今30多年间,他遍访全国30个省(市、区),拍下140多位回民支队老队员的肖像及数万张图片,留下采访笔记十几本,这些都成了开展国防教育的鲜活教材。
初心映照恒心,心血奉献人民。
子弟兵情系人民,人民厚爱子弟兵。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强大国防的建设主体,永远是广大军民。
置身新时代,作为人民子弟兵,我们务必牢记: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和大力支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