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光勇、通讯员于斌报道:我部遭敌空袭,输油管路损坏,请民兵油料保障分队火速增援……6月上旬,空军某场站,一场由山东省德州市军地共同组织的对口保障军兵种民兵专业分队训练拉开帷幕。
联合训练,如何从过去的自我设计、单体循环,转变为协同配合、同频共振?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联合训练不是人员机械的合并、装备简单的加减,关键是要合力合心,做到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合为一家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联合作战需要,联出战斗力。对此,军分区专门组织人员到驻军单位了解保障需求,根据需要组建民兵专业保障分队,与驻军一起研究实战化联训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民兵保障的“准星”对准军兵种需求的“靶心”。
军分区还指导相关人武部,按照民兵新大纲标准要求,组织战场救护、机场消防、油料保障、弹坑抢填、机场伪装等多个战时常用课题的训练。“这些课题都是部队遂行任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由于事前进行了精准对接,演练起来在较短时间内就释放出较大的训练效益。”场站领导介绍说。
“我机场遭敌轰炸,通信线路中断,请民兵通信保障分队火速支援。”在野外通信架设训练课目中,笔者看到,民兵分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赶到事发地,架天线、联设备、调频率……3分钟不到,只听见一阵轰鸣声响起,油机启动、电波飞传,通信恢复,赢得现场一片掌声。
联合训练,受益的不仅是部队,还有民兵专业保障分队。现场的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过去组织民兵专业训练,受缺乏场地、缺少装备器材和专业人才等因素限制,训练水平往往都是“功夫下了不少,但见效不大”。开展联合训练后,“借梯上楼”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训练水平。
与此同时,联合训练还大幅提高了民兵分队对一线任务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据了解,通过此次训练,场站通信链路抗击毁能力提高15%,油料保障和机场消防速度提高近20%,其他战场指标也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