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你向往的远方,是我守护的家乡


■单慧粉

伎乐飞天、驼铃叩月、西风浩荡……提起敦煌,有着道不尽的壮美。

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出玉门关,经罗布泊,开辟古丝绸之路。在神秘罗布泊,多少古人留下足迹,又带着多少异乡的记忆,商队的驼铃叮当作响,低吟着岁月的秘密,在大漠深处刻下永恒。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敦煌也从不吝惜笔墨,无数传说将这片荒凉而寂寞的土地变得美丽而传神,成为众多探险者向往的远方。

然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这里早已没有诗中盛世的景象,倒是粗砾的风沙仿佛魔鬼一样呼啸着想将人吞噬。“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余秋雨笔下的荒凉大漠,是老兵李生寿守护了22年的家乡。

李生寿把自己比作大漠骆驼,耐寒又耐旱。身处茫茫戈壁,最难挨的是寂寞。每当夕阳西下,游客归去,李生寿喜欢用歌声抚慰沧桑寥落的关口,把孤独寂寞吟唱成诗。“大漠孤烟看日远,丝绸古道盾防坚。”正如李生寿个人诗集《雅情丹心》所言,他把根扎在大漠,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织就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网。

谈起坚守在这里的原因,李生寿的回答质朴:“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该做的事,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兵、一名老民警,就是要不负党恩,不忘初心。”

与戈壁为伴,与长风同舞,和大漠并肩,遥望着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聆听着丝绸古道的驼铃声响,李生寿把人生中最激扬的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镇守敦煌的边关事业。

多少个寒来暑往,青春无悔扎根大漠边疆,多少次梦中萦想,青丝化雪难舍沙岭斜阳……其实,坚守大漠的何止李生寿,在罗布泊深处的马兰基地,钱学森、程开甲、林俊德……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朽的身影、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李生寿们”用忠骨丹心诠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至高境界。

“您什么时候来的?”“22年前。”“您什么时候走呢?”“不走了。”面对后辈的灵魂拷问,现年58岁的李生寿回答坚定。“如果一棵树太孤单,我愿意与您并肩而立。”年轻的民警以李生寿为榜样,矢志扎根大漠,“大漠骆驼”的精神在传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