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初,为粉碎日军对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八路军展开“反围攻”作战,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发起急袭,歼灭日军2200余人。
主动出击,阻其合围。1938年4月4日,日军以第108师团为主力,调集3万余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实施“分进合围”,企图将八路军围歼于山西省辽县(今山西省左权县)、武乡县。八路军总部做出“以一部兵力钳制各路进攻之敌,集中主力相机破其一路”的决策,主动出击,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阻敌前进。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将由石家庄出动的日军阻滞在赞皇县以西地区,师独立支队在马坊乡顽强阻击由榆次县出动的日军,师先遣支队将由邢台出动的日军阻滞于浆水镇以东。同时,第129师主力部队按照“向外游击”的方略,东进涉县,隐蔽集结于日军包围线外,伺机出击。10日,九路日军部队中,仅日军第108师团三路部队侵入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内,其余六路均被阻挡在外。
运动防御,耗其意志。八路军总部在《粉碎日军围攻的战役战术指示》中明确要求:“敌之任何一股前进时,我军应以小部,以一连或一营为单位,采取运动防御之姿势,配合本地自卫军、游击队,昼夜袭击,疲劳敌人,分散敌人,迷惑敌人主力,出敌不意,突然袭击消灭其一部。”11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判断,“九路围攻”的主力——日军第108师团117联队将经武乡县进攻榆社县。为此,内线八路军部队不仅在运动中积极防御,还在117联队进犯武乡县途中组织阻击、袭扰,使日军兵力受损、军心动摇。同时,八路军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使榆社县成为一座“空城”。正如朱德所料,117联队在占领武乡县后,于14日进犯榆社县。日军一路不断遭八路军阻击、袭扰,好不容易抵达榆社县,面对的又是一座“空城”,无法休整补给。日军精力、体力消耗极大,士兵厌战情绪强烈,只得从榆社县撤回武乡县。
挺进中心,击其一路。正当日军惶恐急躁之时,八路军总部领导朱德等人在分析战场态势后认为,六路日军被阻,侵入根据地中心区域的日军117联队必定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极易暴露破绽,加之地形等有利于我军作战,此时对其发起攻击,必使日军合围攻势迅速瓦解。总部遂命令第129师主力部队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歼灭117联队。15日傍晚,117联队放弃武乡县,连夜沿浊漳河向东窜逃。与此同时,第129师主力和第115师689团(配属第129师指挥)秘密进入武乡县西北地域,做好追歼日军的准备。
准确研判,识其破绽。日军117联队在武乡县不战而退是否在施“拖刀计”,放慢行军速度是否想故意露破绽以求“败中取胜”。针对这些情况,八路军第129师指挥部经分析后判断,117联队在1天内从武乡县到榆社县来回行军超75公里,沮丧懈怠,难有精力耍诡计,断定其撤退是因缺少粮食。同时,指挥部认为,由于117联队沿浊漳河北岸行军,敌援兵极可能从北岸来援,故追击时应将兵力集中在北岸,这样既能近距离突击117联队,又能阻击其援兵。第129师指挥部决定,772团、第115师689团在河北岸为左纵队,771团在河南岸为右纵队,同时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实施平行追击,769团沿日军行军道路尾随追击。
把握战机,断其首尾。经9小时急行军,16日7时,八路军第129师386旅(下辖771团和772团)追上日军117联队。此时,117联队先头部队已通过长乐村,其辎重部队尚在通往长乐村的狭长河谷中。771团和772团对日军已形成夹击态势,但因电话线损坏,与772团同为左纵队的第115师689团和承担追击任务的769团接到命令时间较晚,还未赶到战场。战机转瞬即逝,386旅旅长陈赓果断命令部队对日军发起急袭。772团迅速占领北岸高地,在马庄和长乐村地段对敌行军纵队发起突袭,将其分割包围于浊漳河河谷中,使其首尾难顾。已通过长乐村的日军仍负隅顽抗,集中兵力猛攻772团左翼戴家垴阵地。防守戴家垴阵地的772团10连官兵,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坚守阵地4个多小时,全部壮烈牺牲。12时,第115师689团赶到,夺回戴家垴阵地。14时,日军第108师团援兵到达,被八路军击退。17时,八路军全歼被包围日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判断,扩大战果已无把握,巩固胜利成为必要,立即命令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长乐村急袭战的胜利,沉重打击日军主力,迫使进入根据地腹地的其他日军纷纷撤退,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同时,长乐村急袭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抗战中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