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用足“绣花功” 下好“精准棋”

——江西省鹰潭军分区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纪实


■徐家炉 本报记者 郭冬明

地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江西省鹰潭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十军的创建地,也是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之一。

2015年开始,江西省鹰潭军分区定点帮扶辖区内6个贫困村、46户贫困户、133名贫困群众。5年来,他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着力在建强支部、完善设施、产业帮扶、民生保障、助学兴教上精准发力,扶贫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饮水思源 尽锐出战

“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鹰潭地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驻守在这片红土地,鹰潭军分区牢记领袖嘱托,尽锐出战,像打仗一样决胜脱贫攻坚。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鹰潭军分区先后10余次召开扶贫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形势分析会;5次邀请当地扶贫办、农业局、乡镇领导,以及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参加调研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商议对策;3次召开驻鹰部队助力老区脱贫攻坚推进会,明确任务、统筹力量、协同攻坚……

给钱给物,不如建强支部。脱贫攻坚,关键要把村党支部搞坚强。鹰潭军分区从帮助塔桥村党支部健全组织、优化结构、完善制度、发挥功能入手,筹集资金建立完善办公和活动场所,送去党建书籍,安排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选派一名副团职干部协调联系,参加村党支部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开展以“帮素质强能力、帮队伍添活力、帮制度聚合力”为主题的 “三帮三力”活动,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扶贫要用心去扶,而且要用真心,真正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当家人。他们按照“单位包到村、个人帮到户”的思路,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真心真扶贫、同吃同劳动”“点亮‘微心愿’、争做圆梦人”活动,在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中,察民情、听民声、答民忧、解民困,推动落实“三帮三促”,即帮思想、促提高,帮技术、促致富,帮项目、促发展。

塔桥贫困户张冬红,丈夫因病去世,2个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家中急需建房。为了帮助张冬红解决住房难,鹰潭军分区积极协调县、乡、村三级帮助解决宅基地,并为她争取2万元危房补助款,同时还给予她家13000元的拆房、建房补助。现如今,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已经拔地而起,困扰张冬红家多年的住房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既重脱贫 更防返贫

在鹰潭军分区结对帮扶的46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有28户,占比高达60.86%。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病返贫,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底,鹰潭军分区协调908医院鹰潭医疗区在几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医疗专柜”,并在908医院开辟贫困户就诊绿色通道,实行挂号、诊疗、取药、住院等“一站式”无障碍服务。军分区每年还编制预算5万元,用于添置“扶贫医疗专柜”常用药品,为患大病的贫困户协调大病救助,实行兜底报销,建立排忧解困长效机制。

塔桥村贫困户鄢志坚,夫妻俩均患病,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来。近2年来,鹰潭军分区先后为他解决了8000元的医疗费缺口,还帮他协调争取到6000元“联创联补”经费和10000元免息贷款办起了家庭养猪场,让一家人走出了困境。

“小病免费治、大病有报销,解决了看病的难题,我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鄢志坚说。

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鹰潭军分区还与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鹰潭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序介绍,他们已经把团级以上单位结对帮扶一所学校,团职以上领导干部资助1到2名贫困学生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固化下来。

塔桥小学四年级学生刘纪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年幼的他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鹰潭军分区司令员杨海林与他结成助学对子,每学期资助1000元,还经常给他送去学习用品。在杨海林的帮助下,刘纪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今年初,他还主动申请担任学校红色故事解说员。

“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解放军叔叔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面对记者,他动情地说。

项目牵引 精准施策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但发展产业,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帮扶,把工作落在需要下绣花功夫的细节处。

扶贫工作开始之初,鹰潭军分区组织力量对几个贫困村附近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等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反复比对,本着“贫困户近便、技能上手快、收益有保障”的原则,投入20万元发展葡萄种植和稻虾共养项目,带动12户贫困户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得到当地村支部和贫困户的认可。

2013年8月,余江区洪桥村成立亲农果蔬合作社和红薯粉丝加工厂,辐射周边7个村,村民种植红薯700余亩,吸纳附近村民就业40余人,其中贫困户11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去年,随着产能的扩大,出现了产品滞销现象。余江区人武部主动联系驻军部队采购,并协调电商平台帮助销售滞销粉丝。与此同时,余江区人武部还投入6.4万元帮助其发展葛根种植项目,改善产品结构,让合作社的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地处偏僻山区的方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为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月湖区人武部积极协调推动某袜业公司定型加工车间落户方家村,并投入4.8万元帮其扩大产能,带动15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贫困户徐莲银,丈夫身有残疾,孩子还是学龄儿童。

“以前要照顾家人,务工没有保障,脱贫没信心。现在我上班的地方离家不到50米,每个月有1500多元工资,年底还有奖金,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徐莲银说。

贵溪市雄石街道象山村石泉组贫困户黄木林,妻子残疾,3个儿子都在上学,家里一贫如洗。贵溪市人武部了解到黄木林有一手养牛技术后,引导他发展养牛业,从开始1头慢慢发展到现在的28头。

据了解,近年来,鹰潭军分区先后帮助贫困村发展6类共13个项目,带动7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入股分红、劳动、务工等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

扶贫扶志 斩断穷根

“整治自家环境卫生得5分、参与疫情防控得10分、投身产业发展得10分……3月份我一共得了48分,可以兑换1袋卫生纸、2条毛巾和1盒牙膏。下个月争取再多攒点,换个开水壶。”日前,塔桥村贫困户张长水来到村“爱心扶贫超市”,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选好所需商品,脸上乐开了花。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贫困户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的愿望,鹰潭军分区和村委会共同创办了这家“爱心扶贫超市”。超市里的所有物品都不对外销售,而是采取积分兑换制度,根据贫困户脱贫成效、劳动就业、环境卫生、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等情况,每月开展评分活动。贫困户凭每月所得积分可以到“爱心扶贫超市”兑换物品。

鹰潭军分区扶贫干部刘朝龙介绍说:“如果超市里没有想要的商品,贫困户还可以许下个人‘微心愿’,贴在‘心愿墙’上。”

56岁的陈文才,鳏居多年,劳动积极性不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自从有了扶贫超市,看到其他乡亲领到了不少生活用品,他也动心了。于是,他在扶贫超市的“心愿墙”上写下了“希望能换一台冰箱”的心愿,并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表现,通过劳动多换积分,争取早日把冰箱带回家。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以劳积分、以分换物,有效增强了贫困户勤劳致富意识,激发了内生动力。大家你追我赶,干劲更足了,脱贫的办法也更多了。”塔桥村党支部书记陈金良说。

有了脱贫的志气,还要有致富的本领。鹰潭军分区还积极协调地方组织、人社、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动员组织贫困户参加特色种植养殖、家电维修等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致富门路,先后介绍12名贫困户到当地企业上班,协调8名贫困户当上村图书管理员、保洁员、护林员,为不少贫困群众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