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月形沙丘行动”:拒绝孤军奋战

法军在萨赫勒联合反恐行动中的筹划


■邓 威 王舟亨

“新月形沙丘行动”中法军仍蒙受损失,图为被击毁的法军步兵战车

萨赫勒,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和苏丹草原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横跨马里、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和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因域内国家政局动荡、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渗透和民族宗教冲突等原因,成为恐怖主义势力滋生的温床。2014年8月1日,法国在萨赫勒地区展开“新月形沙丘行动”,与域内国家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

调整策略,整合反恐力量。萨赫勒地区猖獗的恐怖主义势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法国境内的恐怖主义组织相互勾连、制造事端。2007年至2013年,法国共发生866起恐怖袭击事件,约占同时段欧盟成员国恐怖袭击事件总数的40%。

出于遏制恐怖主义的考虑,法国在近20年内借非洲各类危机,先后发起10多次军事干预行动。在这一系列行动中,法军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国出事往哪国跑,疲于应对,始终无法消除非洲恐怖主义势力。如在“薮猫行动”中,法军虽迅速帮助马里政府军收复失地,但没能阻止叛军残余势力躲到边境山区实施恐怖活动;在“红蝴蝶行动”中,法军接连遭中非境内各股势力袭扰。为此,法国摒弃单打独斗的传统行动方式,转而联合马里、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毛里塔尼亚5国共同组建萨赫勒联盟,构建地区多国联合反恐新机制。2014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式宣布非洲军事干预行动进入新阶段,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月形沙丘行动”得以展开。

转变角色,有限参与行动。军事策略与行动机制的调整,直接决定作战力量投入程度与行动样式的转变。在“新月形沙丘行动”前的历次军事干预行动中,法军多是运用空中打击力量与地面机动力量,快速介入一线战事,直接对敌发起攻击。在萨赫勒联盟成立后,法军迅速调整自身定位,有限介入战事,降低直接作战频率,对联军行动实施总体指挥控制和支援保障。

在行动控制上,法军根据各任务阶段的目标和特点,组织萨赫勒联军制定相应行动框架协议。

如在行动初期,法军与萨赫勒联盟5国军队参谋长举行会议,就跨境军事行动制定专门行动宪章,明确跨境军事行动的路线图和相关措施,为后续一系列行动奠定法理基础。在行动实施上,法军为萨赫勒联军提供战术、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培训。在行动支援上,法军以后勤装备和空中火力支援为主。基于这样的角色定位和行动样式,法军在萨赫勒地区参与行动的兵力始终有限,2018年前,法军在该地区人数保持在3500人左右,目前保持在5000人左右。

补齐短板,强化综合保障。综合保障能力,直接影响指挥决策、行动实施,关系到作战任务成败。法军在前期的多次军事干预行动中,过度依赖北约盟军支援,暴露出综合保障的弱点。如“薮猫行动”中,40%的战略运输任务、30%的空中加油任务都是盟军替法军完成的。

为克服保障难题,保证自身在联合反恐行动中的领导地位,法军针对萨赫勒地区呈长条状的特点,采取分区控制与保障的办法,调集保障力量,强化综合保障体系。在马里、尼日尔、乍得3国各设1个大型综合作战与保障基地、两个临时行动基地,在加蓬、科特迪瓦、塞内加尔3国的多个港口开设后勤基地,多路并进满足作战需求。

依托这样的保障体系,法军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每日能向部队提供超过1.05万件补给物品。特别是在2016年8月25日,法军仅用10分钟时间,便对一支在宽300米、长700米地域内执行任务的部队运送约6吨物资。同时,为减轻萨赫勒地区高温、沙尘暴和暴雨等极端气候对部队士气的影响,法军着力优化保障机制,编设多个保障指导管理组和多支保障分队,专门负责营房住宿、饮水保障、商品采购、家人信件和节日配给等事务,确保官兵健康和部队士气。

安抚民意,配合行动实施。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对部队行动的有效控制。在“新月形沙丘行动”前展开的“红蝴蝶行动”中,法军因对官兵行为失管失控,导致一些官兵犯下刑事罪行,对“红蝴蝶行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为此,法军在“新月形沙丘行动”中,既加强对部队的管控,又着力强化民事维稳行动。

法军在萨赫勒联盟的一系列行动框架协议内,对作战行动中涉及民众安全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并制定紧急救助、免费医疗和安全检查等诸多民事行动控制措施。如2016年5月22日至6月3日,在马里与尼日尔边境地区的跨境军事行动中,联军根据行动框架协议,为因战事受伤的边境地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援助,并开展区域安全检查。

目前,法军一边通过加强作战行动控制,防范各类丑闻再次发生,一边每年组织5次至10次民事维稳行动安抚萨赫勒地区民众情绪。这使法军和联军部队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当地民众支持,为联合反恐行动的实施营造有利舆论氛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