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招制敌缘于厚积薄发


■郝东红

近年来,一部部曝红网络的所谓“爽文”“爽剧”颇有市场。其中,许多主角年纪轻轻便智计过人,身怀一招制敌的绝技,一路顺风顺水、升级神速。但现实中,一招制敌往往来自厚积薄发的积累,智计过人往往来自千锤百炼后的参悟。

军人生来为胜战。练就一招制敌的硬功,确保“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是许多战友追求的目标。但一招制敌的功夫,是不会靠时下网络“爽文”“爽剧”所描述的“天纵奇才”的天赋、“神通广大”的名师、“屠龙之术”的秘籍获得的。需要的是对胜战的孜孜以求、对自身的千锤百炼、对专业的精益求精,依靠凤凰涅槃般的厚积薄发,经历岁月磨炼、对手砥砺之后,方能练就一招制敌的硬功。

但现实中,许多官兵往往受诸多“爽文”之类的快餐式网络文化影响,将某些自媒体“鸡汤号”兜售的“方法比勤奋重要”“机遇比努力重要”“战略比战术重要”等论调奉为圭臬,叫喊着“远离低质量的努力”,热衷寻找快速入门法、学习短期速成法,考试期望“划考点”、训练要求“有重点”;有的官兵最爱快进、狂点刷新,总是梦想一蹴而就,就是不肯下“点滴积累”强脑子、“摸爬滚打”苦身子、“一招一式”练专业的苦功夫、实功夫。

“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2018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了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这样的颁奖辞。刘传健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等极端而罕见的紧急状况下,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在关键时刻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从媒体报道刘传健的事迹中不难发现,军人出身的他对自己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回家之后还会对每次飞行、每个动作进行不断地总结反思。

若无闻鸡起舞志,哪有中流击楫力?我军高级将领李达将军被誉为“活地图”,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他外出也必带地图、指北针、放大镜等“老三样”,凡地形地物地貌,察之甚详,80岁高龄时对全国2000多个县名仍烂熟于心。

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的结构原理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精通,非下苦功夫不可。钻研军事理论不追求厚积薄发,满足于寻章摘句、要点背记,难免失其精要,也就不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钻研武器装备,满足于浅尝辄止,对装备脾气秉性一知半解,平时可能勉强应付,到了战时就难免掉链子;战术动作学其形,而不会其神,不愿掉皮流血、不肯深学精练,热衷搞花拳绣腿、玩偷工减料,战时就会疲于应付,甚至丢盔弃甲。

如果说一招制敌是风光的人前亮相,那厚积薄发就是寂静的幕后坚守。厚积薄发虽一时难见成效,若持之以恒,不但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还能慢工出细活、平地起高楼。有“导弹兵王”之称的王忠心,31年如一日地坚持在平凡岗位上,与多型号导弹厮守,经历1300余次实装操作训练、28次重大军事任务的磨砺,才创造了军旅生涯的多项零故障率。一个人厚积薄发久了,便能渐入佳境,也能生出一招制敌的巧主意、好办法。许多军营中的能工巧匠,长期与武器装备打交道,便如庄子笔下解牛的庖丁,对装备结构了如指掌,修理维护起来便能“游刃有余”。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展现“徒手测温”绝技的海军战士尹长江靠把手放进开水、脱下几层皮的“厚积”练就了徒手测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真功夫,并在保障中摸透装备“脾气”、练成发现装备故障的绝技,成功避免了上千万的财产损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