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已圆满完成任务,分批撤离。总结整理他们的科学防护做法,对做好人员防护有诸多有益启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判防控形势,周密制定防护方案,是将感染率降到最低乃至实现“零感染”目标的重要前提。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援鄂医疗队确立了“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所有医护人员在掌握业务技能、工作程序及自我防护知识后上岗,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覆盖每一类人员、每一个角落、每一道程序。
无论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在抢险救灾中挺身而出,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医疗队的经验启示我们,做好人员自身防护工作,必须具备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科学预判、充分准备方能有备无患、沉着应对,做到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从而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每次按照“七步法”洗手,坚持穿戴“三级防护”……尽管程序繁琐,但每名医护人员从来没有丝毫的侥幸和懈怠。正是靠这种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检查监督,援鄂医护人员才做到了一线战“疫”争分夺秒,自我防护万无一失。
千招万招,不落实都是虚招。抓人员安全防护亦是如此。国防动员法、人民防空法等法律法规均对战争状态下人员、物资疏散和隐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如果平时对这些防护措施只停留在“纸上”“字上”“嘴上”,等到战争打响后再去临时抱佛脚、临阵磨刀枪,恐怕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广大医护人员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中坚,决定了担当多、任务重;砥柱,意味着受冲击大、感染风险高。对此,各级组织采取务实、贴心、到位的举措,落实好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落实好工资待遇、临时性工资补助、卫生防疫津贴,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同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鼓舞医护人员士气;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工作,舒缓精神压力……一系列举措让白衣战士身上有铠甲、手中有利刃、身后无忧虑,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学习借鉴各地援鄂医疗队的经验,人员防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一线人员的生命安全、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该开展的培训要开展,该配备的器材要配备,该组织的演练要组织,该落实的待遇要落实。这样既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又能为人员防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首先是保护好自己。“毙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划不来的。我们应该从援鄂医疗队既战胜疫情,又科学防护的做法中受到启示、学习经验,从而以更高的站位重视人员安全防护,以更科学的态度抓好这项工作,以更细更实的作风去落实,坚决做到对事故苗头敏锐感知,应对措施细致周全,想“一万”而虑“万一”,在向党和人民交出完成使命任务合格答卷的同时,交出科学防护、安全凯旋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