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时报”网站报道,美国防部长埃斯珀在近日举行的全体军人会议上表示,美军应采取网络安全措施,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以免在远程办公时泄露军事秘密。事实上,埃斯珀的这一表态颇有“贼喊捉贼”的意味,因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监控者。
大规模监控已成常态
2013年6月曝出的“棱镜门”事件,深刻揭露美国在网络空间实施的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以反恐、国家安全等为由对他国实施大规模监听。另一方面,美国公然标榜、推崇“网络自由”,不断强化自身在网络世界的主导权。
据了解,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在2009年就针对122名外国领导人实施监控,并建有专门存放外国领导人信息的数据库,其中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报告就有300份。此外,普通民众也是美国主要监控对象。美国专门监控互联网的项目非常庞大,“可以监控某个目标网民几乎所有互联网活动”。
2018年9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国家网络战略》,意味着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将更加主动,随之而来的窃密和监控也更为频繁。
组织与手段多元
由于网络空间成为美国监控的重要战场,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机构也由传统信号情报向网络空间拓展。美国依靠多种组织和手段,编织了一张“全球监控网”。
组织上,以国家安全局为主要机构,下设“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特殊来源行动小组”和“全球入侵行动处”作为执行部门,共同对全球网络进行监控。其中,“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通常负责网络攻击技术研发、实施网络攻击和入侵国外电脑进行网络间谍活动;“特殊来源行动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处理和监视互联网元数据;“全球入侵行动处”主要负责截获来自卫星和其他国际情报平台上的情报。
手段上,美国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无线电窃取、卫星监视、密码破译和网络攻击等手段窃取信息。此外,美国还通过加大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投入等方式,不断提升网络空间在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以维护网络安全为名进行网络监控。
合作应对网络霸权
美国一方面不断窃取信息,另一方面担忧远程办公时军事秘密遭到泄露。3月26日,路透社爆料称,美中情局黑客已对中国进行长达11年的网络攻击和渗透。对此,各国均应采取措施,严加防范,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构造共同网络安全信息沟通和治理渠道,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让网络霸权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