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林海雪原寻梦人


■高卫国 刘 港 本报记者 乔振友

王学俭(后排右1)、王希良(前排右1)与杨子荣(后排左3)、高波(前排右4)等牡丹江军区二团十一位战斗英雄合影(1946.10.1)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智取威虎山》风靡祖国大江南北,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走进了亿万国人心中。然而,在小说里,在舞台上,杨子荣缔造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有多少是源于真实的历史?现实中的杨子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战友在林海雪原创造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辉煌战绩?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2004年开始,退役军人邹延林及其女儿邹春霞踏上了漫漫寻访路。16年来,他们行程数十万公里,遍访了几乎所有健在的杨子荣生前战友及相关亲友,挖掘、收集、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向世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杨子荣。

A 缘起:英雄情结难以割舍

邹延林出生于黑龙江省海林县(今海林市),这里是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和牺牲的地方。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剿匪的故事,杨子荣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

1969年,珍宝岛的炮火激起了邹延林的报国情怀,他参军入伍,走上前线。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1973年,邹延林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海林。那个年代,人们对戏曲舞台上的杨子荣耳熟能详,而对现实生活中的英雄生平与身世知之甚少。经历战火洗礼的他对英雄的崇尚之情愈加深刻,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杨子荣的史料。

邹延林的杨子荣情结,对女儿邹春霞影响同样深远。她和父亲一样,是听着杨子荣故事长大的,不同的是,给她讲故事的是自己的父亲。

2003年的一天,时任海林市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的邹春霞,接到杨子荣的出生地、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日报记者韩文友的电话,请求她配合查找杨子荣相关资料。于是她找到了知晓杨子荣身世的原海林市民政局副局长关会元,调查采访杨子荣在海林牺牲的一些细节。很快,系列报道在烟台日报刊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邹春霞掌握了杨子荣在海林战斗的资料,但关于杨子荣出生到参军的经历,她和父亲一样并不十分清楚。于是,2003年12月,她再次奔赴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展开采访。不久后,关于杨子荣身世之谜的报道陆续见报。

2004年,邹春霞再次到山东牟平采访杨子荣事迹,就住在杨子荣养子杨克武家中半个多月,先后寻访到杨子荣身前的老战友、亲属和童年玩伴等10余人。她的执着,也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烟台日报硬是把她从海林挖到烟台,成为报社一名专职记者,继续挖掘杨子荣的英雄故事。

B 圆梦:关山万里苦苦追寻

采访报道杨子荣事迹,让邹春霞的英雄情结愈加浓郁,同时也让邹延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杨子荣及其所属部队在林海雪原的战斗历史完整呈现给世人。

2004年春天,退休命令下达的第二天,邹延林就迫不及待地踏上南下胶东的列车。退休前,经多方打听,加之从女儿那里得到的资料,邹延林陆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杨子荣是山东烟台牟平人。关会元曾于1974年带着刚发现的杨子荣照片前往牟平,让其哥哥、嫂子辨认,最终确认照片上的人就是他们的弟弟杨宗贵。

有关杨子荣的很多谜团解开了,邹延林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愈发浓厚。当年杨子荣是如何入伍的?入伍后、剿匪前又有哪些经历?他想弄明白的线索越来越多。胶东、莱西、丹东、榆树、五常……这些杨子荣行军、生活过的地方,在他心里形成了一个路线图。

千里寻英雄,盼知生平事。邹延林刚踏上山东的土地,就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2004年3月17日,《青岛早报》以《千里来寻“杨子荣”》为题,对邹延林到山东寻访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同时在报纸上刊登邹延林寻找杨子荣生前战友的启事。

这次胶东之行,改变了邹延林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刚刚回到海林,他便收到了《青岛早报》转来的消息,先后有多位杨子荣生前战友想联系他。

纪志良(离开海林后,曾于1954年在浙东指挥鱼雷艇部队击沉国民党“太平”号护卫舰)、赵子光(曾与杨子荣在英模会上合影,在解放天津战役中带领战士插入敌司令部,活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高际隆(曾任曲波警卫员,离开海林后曾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参谋长)……

一下找到了这么多杨子荣的生前战友,让邹延林喜出望外。他开始意识到,杨子荣已经不是单一个体,而是一种精神,维系着一种跨越时代的价值。接下来的10余年,邹延林开始了漫漫寻访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子荣的形象是模糊的,在世人眼中,他的模样就是电影演员王润身,就是样板戏里的童祥苓,直到1974年杨子荣的真实照片被发现。烈士生前是否还有其他照片?经过多年的寻访,邹延林终于找到了第二张杨子荣的照片。

在《林海雪原》的扉页上,作者曲波曾深情地写下: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而在这张新发现的照片上,杨子荣和高波一同现身(上图)。

这张照片是在哪儿照的?照片上的人是否还有人健在?拿到照片后,邹延林再次开始了人海中的找寻。经考证,照片拍摄于1946年10月1日,是牡丹江军区二团战斗英模大会的纪念照。

在烈士高波的侄子高春堂家里,邹延林获悉照片中的一个人物王学俭仍健在。而当年确认杨子荣身世的那张关键照片也是由王学俭提供给曲波的。邹延林立刻奔赴大连寻找王学俭。王老时年85岁,二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了忘年交。此后他们一起合作,发现、考证了许多关于杨子荣的事迹线索。

王学俭对邹延林说,当年还有一位记者采访过英雄杨子荣,而在这张新发现的照片里也有他,就是前排右数第一人,名叫王希良。当年他们同杨子荣、高波等合完影后,彼此就分开了,至今已有60多年断了音讯,许多老领导和老战友也在寻找王希良。

邹延林在海林市党史办的帮助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北京等地寻访王希良。终于在2012年5月,在北京航天工业部老干部处打听到了消息:时年88岁的王希良现居成都,离休前曾任航空工业部某研究所党委书记。邹延林立刻会同王学俭乘飞机赶往成都。

当年,王希良作为牡丹江军区《建军报》的战地记者,曾多次采访过杨子荣。同样是剿匪作战亲历者,王希良用“胆大心细,勇敢认真,机智灵敏”12字描绘了杨子荣。

其实最初的寻找,对邹延林说十分艰难。由于自己是民间人士,很多人起初对他并不信任,而他凭着自己的坚韧、执着和真诚,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2011年冬,他从海林出发只身前往烟台观水镇,寻找当年杨子荣所在连队的班长刘延普。可刚到烟台,就遇上了罕见的暴风雪,汽车停运,只好放弃坐车改为步行。到观水镇的十几公里路程,他硬是一步步走过去的。到达观水镇,见到早已等候多时的刘延普时,邹延林早成了“雪人”。已经90多岁的刘延普被邹延林的执着精神深深感动。那天,他们促膝长谈,讲起了当年杨子荣在杏树村持信劝降等经典战斗的详细经过,邹延林如获至宝,并一一记录了下来。

C 执着:痴心不悔矢志传承

在邹延林家中,和英雄杨子荣有关的书籍、剪报、照片挤满了书柜。15本影集、25盒采访录音带、13个笔记本记录着他曾探访过的老英雄。一个个剪贴本贴满了他和女儿采写发表的关于杨子荣的报道,足有百余篇。这都是邹延林眼里的无价之宝。

2017年,海林市举行纪念杨子荣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邹延林协助市委邀请了数十位杨子荣生前的战友及亲属来到海林,重走英雄剿匪路。借此机会,他把这些英雄及其后代组成了一个微信群,取名“林海雪原寻梦人”。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随着时间的消磨,杨子荣的战友们相继离世,而只要邹延林得知哪位老英雄病重或去世的消息,无论在哪,他都会前往看望、送别。16年来,他先后送别14位老英雄,英雄的家人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传承。邹延林一边搜集关于杨子荣的史料,一边宣讲杨子荣精神。他先后5次到中部战区某部“杨子荣侦察连”,为官兵讲述杨子荣的英雄故事,他还带着连长等6名官兵,到牟平杨子荣纪念馆和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参观见学。如今,他不仅是牡丹江军分区的军史顾问,还被聘为“杨子荣侦察连”荣誉指导员。

在邹延林家里,珍藏着一个泛黄的花名册,10余年前,这份记录杨子荣战友的名单上,健在的还有40多人,如今,却已有近半数离世。他记不清自己到杨克武家里住过多少次,记不清在《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老伴刘波家里吃了多少顿饭,只有那数百张机票、船票和火车票,记录了他的足迹。这些年寻访,仅路费就花去了20余万元。

邹延林在政府机关退休,几个孩子都有很好的工作,但为了梦想,邹延林几乎把自己的积蓄花光。有人说他放着天伦之乐不享瞎折腾,邹延林说:“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是少了,但我收获了精神上的无尽财富。”

邹延林成了研究杨子荣的专家,许多关于杨子荣的影视剧,拍摄时都请他核实史实。2014年,他受邀参加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拍摄,该片所采用的很多历史图片与资料都是他提供的。2019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讲述《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的故事,邹延林再次被邀请到录制现场,与杨子荣的战友一起,讲述“孤胆英雄”杨子荣的传奇人生。

执着挖掘并宣扬杨子荣精神,成为贯穿邹延林和邹春霞父女一生的工作。邹春霞说:“我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只是我们来自林海雪原,不能忘了曾牺牲在那里的英雄,烈士远去,但精神永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