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看你脸色不太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可能这段时间太紧张了。”
3月4日中午,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承浩的办公室,武装部长于洋在汇报疫情防控工作时,突感胸口疼痛。
下午1时许,准备去卡点值班的于洋脸色煞白、满头大汗,在同事们的一再劝说下,他勉强同意回家休息并嘱咐安排其他志愿者值班,他身体舒服一点就来上岗。
谁也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于洋在回家途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生命的指针定格在48岁。
一
43天,于漫漫历史长河不过一瞬间,而当我们回顾于洋战“疫”43天的经历时,则感到无比痛惜。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我现在是武装部长,我就永远是一个兵,危难时刻必须冲在前!”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有着16年兵龄、29年党龄的于洋在街道办事处第一个递交《请战书》。
1月21日,农历腊月廿七晚,接到通知的于洋第一时间返回街道参加防疫工作会议,第二天早上6点,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分管的清花园社区。这个社区有4个老旧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没有安保人员,只能在小区外设卡点值守。
“当过兵的人就要敢啃硬骨头!”于洋一个人承担了其中2个小区7个单元156户居民的入户排查登记任务。小区没有电梯,于洋每天爬楼梯挨家挨户登记。43天中,他先后进行了18个波次的排查。于洋曾告诉同事,从1月21日开始,他每天行走步数几乎都在2万步以上,大多数时间都在上下楼梯。
抓防疫的同时,于洋没有忘记本职工作。该区人武部政委于成峰告诉记者,振兴区在2月28日前便完成了应征报名大学生初期考察工作,15名即将编入应急队伍的民兵也进行了政治考核,基层武装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
二
3月3日,丹东市迎来一场大雪。
连续奋战多日,有人建议,“天气如此恶劣,居民都窝在家中,咱们是不是也能休息一下?”于洋却没有放松,因为在他管辖社区中有一名从疫区旅游回来的居民,尚在居家隔离中。社区执勤人员除于洋外只有两位男同志,一位年逾花甲,一位身体残疾。于洋主动要求值23点至次日7点的班。那位重点隔离人员居住在开放式老旧小区,多数时候他只能站在楼对面的马路上值守观察。
“那几天夜里很冷,于洋最温暖的时候,就是到居住在附近的同事家中喝口热水、上个卫生间。白天我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坚持入户排查登记。”提起于洋,社区干部董辰潸然泪下。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听说于洋牺牲的消息,社区环卫工人曲伟扼腕叹息,“他站夜班岗那么累,白天还帮我装卸、发放除雪剂、分发废旧口罩回收桶,他真是党的好干部!”
不怕打硬仗,不怕困难多,这是军人本色;不下火线,不惧生死,这是于洋表达对党忠诚的方式。于洋的儿子于建行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教育我男子汉要敢担当,有气节,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像他一样当了兵,成为一名空军战士。”
三
3月4日,由于街道办事处离于洋的家比较远,加上雪天路滑,他坐了50多分钟的公交车才到了小区附近站点。而当于洋刚刚进入小区还未进家门时,就轰然倒地,再也没有起来。
48岁,原本壮年,而于洋的生命却在此刻定格。他将人生最美的时光献给了军营,献给了平凡的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经年累月的默默奉献。熟悉他的人都说,于洋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老于,你说话怎么不算数……”妻子于青至今仍不愿相信于洋已离去,她说,“老于去世前半个月,我还开玩笑抱怨他总不在家。他说自己是党员,是退伍军人,做事情老百姓都在看着,作为单位里的‘老大哥’更要冲锋在前。等疫情过去,他要在家好好陪我。”
于洋的侄女于建辉是一名社区干部,也一直战斗在防疫一线。有一天她给于洋打电话诉苦:“叔,我都在一线干了一个多月,这啥时候是个头啊?”
“孩子啊,你也是党员,现在正是组织需要你的时候,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可不能发牢骚啊!”听了于洋的教导,于建辉端正了工作态度,成为所在社区疫情防控骨干。
临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俊伟在于洋去世后才知道,于洋的妻子至今没有工作,全家仅靠他一人的工资维系生活,“我与他共事4年,从没听他喊过苦、叫过累,有什么急活儿重活儿他都抢着干。”
3月12日,丹东军分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于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3月13日,丹东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丹东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联合追授于洋为丹东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