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军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上也能开大炮

那些战机上的大口径航炮


■魏允干 王 震

AC-130上的105毫米加农炮,其旁边分别为火控雷达和40毫米机炮
ANT-23方案直接将无后坐力炮作为飞机尾撑

■魏允干 王 震

在导弹出现前,航空机枪、机炮是战机的主要武器,为追求更大威力,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些大口径航炮,能够对轰炸机、小型舰船和坦克等目标构成威胁。然而,由于缺陷明显,大口径航炮始终没有成为机载武器的主流。

世界上最早的大口径航炮是由法国哈奇开斯武器公司研制的37毫米和47毫米航炮。由于该型火炮为手动装填,射速较低,不适合空战,法国空军主要将其用于对地攻击。同时,法军还将大口径航炮用于反潜。之前,航空反潜的主要方式是反潜机投弹轰炸上浮的敌方潜艇,由于从瞄准、投弹到命中目标需花费一段时间,一些潜艇可乘机下潜躲过攻击。在反潜机上安装大口径航炮,可直瞄射击敌方潜艇,缩短攻击时间,减少其逃脱的机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斗机只能以小口径航炮或大口径火箭弹拦截敌方轰炸机。这种拦截方式需抵近射击敌机,易遭其自卫火力打击,而且小口径航炮受口径限制威力有限,必须多次命中才有可能击落或重伤敌机,因此作战效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毁伤能力更强的大口径航炮便有用武之地,命中一两发即可重创敌机,大大减少战机暴露于敌轰炸机密集自卫火力下的时间。

在打击地面装甲目标时,大口径航炮也能发挥作用。由于坦克顶部装甲薄弱,在获得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机以大口径航炮从空中打击坦克顶部,可大大提高反坦克效率。二战中,盟军起初以攻击机、轰炸机投掷炸弹攻击德军坦克,但命中率太低,效果不佳,后来采用大口径航炮对德军坦克进行近距离直瞄射击,命中率大大提高。

然而,大口径航炮的缺点也很突出。首先,大口径航炮重量太大,对飞机载重量有极高要求;其次,大口径航炮发射时会产生巨大后坐力,对载机结构强度构成考验;最后,大口径航炮相对较少的弹药携带量和相对较低的射速,严重影响其火力持续性。

为解决大口径航炮发射时产生巨大后坐力这一问题,以B·S·斯特奇金和L·V·库尔奇耶夫斯基为代表的苏联飞机设计师,曾试图在战机上安装无后坐力炮。这种从理论上解决后坐力问题的“完美”方案,在现实中却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在战机上安装无后坐力炮,射击时的后射焰(无后坐力炮发射时,会向后释放一部分火药燃气以抵消大部分后坐力)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图波列夫设计局曾提出装备有大口径无后坐力炮的ANT-23方案,直接将两门APK-4型无后坐力炮的炮身作为战机的两个尾撑,射击时的后射焰从机尾喷出,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不过,如果无后坐力炮发生炸膛事故,也将严重破坏机体结构,甚至造成空中解体,ANT-23方案因此被放弃。另一个方案ANT-46,是在战机两翼下各挂载1门APK-11型无后坐力炮,但也无果而终。

随着弹药技术发展,小口径弹药也能拥有较大杀伤力,而导弹的出现,甚至使有些人提出所谓的“航炮无用论”。二战后,除少数早期喷气式战机保留30毫米口径以上航炮外,现在只有美国的AC-130炮艇机装备大口径航炮。

AC-130炮艇机的初期型号主要安装多门7.62毫米多管机枪和20毫米多管机炮。改进型AC-130增加1门105毫米加农炮,并加装反后坐装置,这是航空史上口径最大的航炮。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将AC-130和无人机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其火力持久、价格低廉的优势。目前,AC-130炮艇机已发展至AC-130J,仍保留105毫米加农炮,并对电子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具备使用“地狱火”导弹、“蝰蟒打击”炸弹等多型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