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到1.25亿人次。短短两个多小时,四位授课者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引导大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故事,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内容博大精深,宣讲者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往往讲不精彩、说不透彻,听众也难以入脑入心。这次抗疫思政课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听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冒着热气”的抗疫故事作为教材,在关照现实中引导大家求深入、悟原理,从而达到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想升华。由此反思民兵政治教育,如何搞得生动且富有成效?初步分析起来,至少有两点启示:
既要讲经典理论,又要讲新鲜故事。对于担负支援保障任务的民兵而言,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人民战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讲到位讲清楚。同时用鲜活生动的故事来支撑这些理论,使民兵感到教育课有血有肉不枯燥。结合当前实际,应抓紧把各行各业特别是国动系统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挖掘出来,通过专题宣讲、典型报告、观看影视资料、开展自我教育等形式,引导民兵听故事、讲故事、评故事,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民军队为什么“行”,军民团结为什么“赢”。
既要面对面,又要“屏对屏”。在学生停课期间,这堂抗疫思政课实现过亿人次的覆盖面,远程教育平台立了大功。作为群众武装组织,民兵教育必须在官兵相识的基础上做到面对面,以体现教育的严肃性。但遇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不便于人员聚集的情况怎么办?国动人不妨结合远程指挥手段建设,建立民兵网上教育平台,在面对面的基础上增加“屏对屏”。目前,不少县(市、区)人武部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民兵关注量呈上升趋势,建议在此基础上升级改造,打造实时高效的思想教育平台,讲好新近发生的故事,及时发声、全程引导,不断筑牢广大民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