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军区系统各级充分发挥民兵队伍人多、地熟、情况清的优势,迅速组织民兵参与群防群控,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把宣传教育、防疫消毒、入户排查等防控工作落实做细,谱写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的民兵战“疫”华章。而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为如何进一步改进民兵工作带来诸多思考。
民兵战备——
需建立快速高效平战转换体制
此次疫情蔓延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对经济社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在各地纷纷启动公共卫生响应后,如何第一时间把民兵组织动员起来,如何把各类物资器材投运保障到位,如何统筹各方力量实施高效组织指挥,都是各级应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建立平战结合的指挥机制。非战争军事行动大都由军地联合组织实施,行动初期会有找不到人、办不了事、落不到位的情况。要着力建立顺畅高效的军地协调指挥机制,一方面要结合平时可能发生灾情,建立一套军地联合救援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情况;另一方面,灾情发生后,要根据实际调整指挥机构人员编成、任务分工和责任主体,互派联络员,保持紧密联系,形成行动合力。同时,要注重平战通用的物资储备。疫情发生后,防疫物资紧缺,一线执勤民兵缺少防护器材,因道路管制、餐馆停业、商铺关门,基本保障都会存在困难。因此,要注重吃、住、行、用等通用物资储备,做好随时遂行任务准备。应会同地方有关部门研究应战、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提报保障需求,强化应急调度措施,优化实时保障模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另外,还要构建平战一体的运输体系。疫情防控期间,因高速及各乡村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物资运输投送极其困难。应成立平战一体的“民兵运力支援队”,积极与地方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调动军地各类资源,保障物资供应畅通。要探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开启战备物资专用模式,建立平时和战时快速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绿色通道。
民兵编建——
需紧贴遂行应战应急任务需要
疫情是集结号,也是试金石,既体现个人担当作为,更检验民兵这支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在防控一线,民兵积极当好“宣传员、联络员、安保员、应急员、快递员、服务员”等角色,为支援地方疫情防控贡献了“迷彩力量”。应急应战是与时间赛跑,为提高快反速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兵整组工作。
提升党员、退伍军人比例。从执行任务实际看,真正冲在一线的多数是党员、退伍军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在编的骨干力量。各级要加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编兵比例,注重发挥预建党组织功能,成立“民兵党员突击队”和“退伍军人尖刀班”,真正在最关键、最吃劲、最紧迫时刻发挥作用。突出执行任务能力。要始终把提升执行应战、应急任务能力作为第一标准,围绕参战支前、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任务进行编建、训练、行动,真正把民兵建设的过程变成强兵备战的实践过程。要积极推动民兵应急力量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整合民兵分队与应急、防汛、林业、医疗等力量资源。着眼未来支援保障打仗需要,深化行动任务研究,精细制订行动预案,配套应战应急装备器材,延伸野战指挥手段,突出联训联演和任务练兵,全面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疫情快速蔓延,给部分民兵思想上造成较大压力,担心被感染,害怕上一线。要大力培塑民兵敢打硬仗、勇于牺牲的意志品质,注重在精武强能中磨砺,在重大任务中锤炼,在点滴养成中固化,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民兵管理——
需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动态管控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各级按照“属地管理、分散用兵、动态管控”的原则,实行“线上微信建群”和“线下实地督导”相结合,采取“小群多路、两人为伍、三五成队”方式,组织民兵完成多个点位执勤值守任务,减少人员集中,避免交叉流动,确保自身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兵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这次战“疫”为加强民兵动态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化动态管控。借助微信、APP等软件实施精准动态管理,做到实名认证录入、精准信息推送、动态位置显示、实时情况报告。建立“民兵活动日”制度,通过定期开展民兵活动,掌握人员动态和思想情况,增强民兵组织归属感、荣誉感。强化舆论引导。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形势下,一些敌对势力制造传播谣言,蓄意夸大疫情,企图破坏社会稳定大局。要加强对民兵进行教育引导,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证实的信息一律不得转发。强化自我防护。民兵参与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行动,既要面对已经发生的暴情、灾情、疫情,还要防范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各种情况接踵而至,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风险无时无处不在,一方面要强化民兵自我防护意识,开展技能训练,制定防护措施;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果断作出决策和部署,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采取特定的手段和超常措施,确保民兵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