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军地结合部的人防部门,担负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责使命,让本来用于战备的资源同时发挥出国防效益、社会效益,成为这个部门不懈追求的目标。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人防办充分利用战备资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实现一种资源产生两种效益的探索中迈出新的步伐。
建用一致——
警报器发出不同声音
这次疫情防控宣传中,中原大地上各式各样的防空警报器均发挥较大作用:多媒体警报器播放图文并茂的宣传片,电声警报器进行语音播报,车载警报器随使用者走街串巷随机宣传……
“原本用于防敌空袭的警报设施,这次为疫情宣传助了一臂之力。”河南省人防办指挥与应急协调处处长王九彤介绍说,这个转变让一些人预想不到,但也并非偶然。近年来,他们按照建用一致的原则,在开发警报设施平战两用功能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坚持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活动,使警报设施保持着良好的战备效能,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启用。
“启用警报设施的语音播报功能,也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三门峡灵宝市人防办主任王今告诉笔者,经过通信专业人员的精心调试,以及地方宣传、城管、卫健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现在他们可以运用警报器每天进行3次播报,以加大当地防疫宣传力度。由此可见,让警报器原本刺耳的空袭警报声变成平和而温馨的宣讲声,既需要专业技术上的支撑,又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在洛阳市的131个社区,近300个便携式警报器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疫情宣传的“掌中宝”。该市西工区洛北街道盛世唐庄社区副主任周晓红说:“有了这个小喇叭,我们通知起事儿来不用扯着嗓子喊了,它的回放功能省了大家不少力气。”而在郑州、漯河、信阳等地,固定在公园、绿地、广场等人员较为密集处的多功能警报器,则弥补了小喇叭流动性较大、受众有时听不全信息的缺点,并以多媒体的优势吸引着过往人员。
常态准备——
疏散基地随时可用
“人防设施平时能用,关键时刻顶用。”说这话的是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牛王庙社区书记訾金梅。疫情发生后,牛王庙社区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且固定的办公室地点。一次偶然机会,訾金梅与到社区检查工作的市人防办主任李中龙反映这件事,李中龙当场表态:“社区新建的人防工作站,就是现成的指挥部办公场所。”
像牛王庙社区人防工作站一样,焦作市解放区焦西办事处园林社区人防战备仓库、固始县郭陆滩镇人防指挥室等人防阵地均成为防疫工作场所,解了当地燃眉之急。
“人防阵地之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与我们的常态化准备密不可分。”开封市人防办主任余章留谈到,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防空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按照这一思路,他们不断加强地下人防工程、人防疏散基地等战备资源建设,地方党委、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头。1月29日,当地防疫指挥部决定将朱仙镇人防疏散基地作为预备隔离场所。人防部门迅速整理出可容纳120张床位的隔离区,并编配组建了16人的党员突击队,供疫情防控指挥部随时调用。
疫情发生后,河南省人防办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市、县两级人防部门利用战备资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便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省人防办副主任王洪涛说,只有把包括战备资源在内的各类设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促进其各项功能的日常维护,遇有紧急情况才能“不掉链子”。
大力保障——
志愿者队伍持续战“疫”
在禹州市,一支由职工、企业家、教师等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人员组成的人防志愿者队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阵地:在乡村、要道、人员密集区,他们协同担负着卡点检查、集会劝返、重点人员管控等任务。“我们人手不足,他们真是帮了大忙”,提起这支队伍,不少基层干部一片好评。
禹州市人防办为志愿者不仅配备了1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300只KN90口罩,以及足量的酒精和消毒液,而且及时提供应急帐篷、雨衣、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保证他们完成起任务来得心应手。像禹州市人防办一样,郑州、安阳、南阳等地人防部门也给予人防志愿者以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河南各地人防部门通过授旗、挂牌等方式,组建了近5000人的人防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思想觉悟高、协作能力强,是战时遂行人民防空行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省人防办主任贾宏伟介绍说,按照这个职能定位,他们经常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技能培训,为他们配备必要的物资器材,不断提高他们遂行任务的能力。同时,遇有重大任务动员他们积极参加。
据初步统计,在这次疫情防控行动中,河南省共有152支人防志愿者队伍参加,每天约有1800名人防志愿者活跃在防控一线。贾宏伟还告诉笔者,为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今后,他们将依据该条例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调动志愿者队伍参与人民防空行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