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坛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努力提高官兵科技敏感性


■谭雪平 王恒榜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还深刻地改变着人类作战方式,影响着世界军事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给人类战争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战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然而,不管科学技术和战争形态如何发展,人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提高人的科技素质,尤其是科技敏感性,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效能,夺取战争主动权甚至是战争的胜利。

科学技术总是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但科学技术不会自动用于军事斗争。人是战争的主宰者,只有善于见之于萌、识之未发,抢先将新科学技术改造战争,才能赢得战争先机。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科技敏感性。比如,我国宋朝科技极为发达,古代“四大发明”中有3项是在宋代发明或得以改进的。但由于古人缺乏科技敏感性,错失了把科技生产力转化为军事竞争力的良机。鲁迅先生对此痛心疾首:“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但我们缺乏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缺乏发现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的慧眼。若要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官兵的科技敏感性是关键,对科技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新成果以及在军事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做出客观判断和灵敏反应,否则就像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说的那样,当一项新技术、新机遇出现时,倘若一是看不见,二是看不起,三是看不懂,最后结果就是跟不上,还可能会因为错过一个“绿灯”而错失一个机遇,或者因为落后一步而落后一个时代。

然而,科技敏感性来自哪里?它来自广大官兵学习与实践。战争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复杂系统,既涉及思维层面的哲学,又涉及谋略层面的心理学;既涉及大数据技术,又涉及模拟仿真技术;既涉及计算机技术,又涉及生物基因技术等,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复合性知识,否则即使是创新战法战术,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对科学技术原理、科学技术发展走向等一无所知,技术敏感性就无从谈起,就只能永远跟着别人走。克劳塞维茨说:“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这个“主要特征”往往是由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决定的。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彼得·舒梅克将军专门给美国陆军的各级军官列出了一份长长的职业必读书目,其目的是不希望官兵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

战争涉及的众多知识,怎样才能获得?那就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而且,现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需要广大官兵做学习型军人。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教授提出: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50%已经老化,“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终结。唯有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层次朝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头挺进,方能真正地驾驭武器装备、驾驭战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