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记住名字,我们就是几个老兵!”在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豹澥街道,5名退役老兵主动要求参与街道防疫工作,负责街道3个公共厕所、6个地埋站、2个隔离区的卫生消毒。有人问他们的名字,这些老兵这样回答。
祖国有召唤,立即披征衣!
“虽然我们已退出现役,但永远是个兵,若有战、召必回!”17年前,他们是坚守在抗击非典疫情一线上的战士。17年后,他们是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老兵。近日,2003年在“小汤山”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女兵”武睿敏、赵艳丽,再赴“火神山”。
在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21岁的年轻战士马玉祥请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只为“离敌人越近,越觉得打得过瘾,越觉得打得解恨!”他几次勇进火海救人:“我能不进去吗?我不能!”今天,这场战“疫”中,我们有无数个“马玉祥”式的退伍老兵,他们像军人一样明知前方危险却选择勇敢“逆行”。山西省退役军人刘亮,得知武汉要建立火神山医院,第一时间与战友相约,奔赴一线,成为支援工人;浙江省嘉兴市退役军人沈邱鸣,坚决申请到危险“战位”参加战斗,担任疫情隔离观察点志愿者,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昼夜作战……
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像武睿敏、赵艳丽这样的一批批退役老兵,纷纷写下请战书、组成志愿队,或奔赴前线,或在后方参加防疫政策宣传、排查交通路口、巡查街道社区……他们虽然穿的不再是军装,吃的不再是军粮,听的不再是军号,住的不再是营房,但他们不惧生死的最美“逆行”、敢于冲锋的无畏身影,还是那么平凡而耀眼。
退出现役,变的只是服装和战场。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信仰。在退役军人身上,始终闪耀着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早已将“舍生忘死”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熔铸灵魂,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一如既往地挺起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脊梁。
前几日,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在“乌海市退役军人抗击疫情应急救援突击队”请战书上写道:“很好!为这些退伍老兵点赞!让我们记住他们!”在湖北、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又不断传来退役军人火线提拔的喜讯,让战“疫”前线的老兵倍受鼓舞、倍受激励。愿疫情平息、灾难远去,春暖花开时,你我给这些老兵还以更多的拥抱、更大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