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1日,《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一直通过一家瑞士加密设备制造商Crypto AG的加密技术对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监视,持续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这家公司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20世纪50年代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达成秘密监视协议。197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共同收购了该公司。199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购买了德国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德国正式退出。
据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通过加密系统中专门设置的漏洞来窃取其他国家的机密信息,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甚至连梵蒂冈都被密切监视,大量北约成员国也沦为美国的监视对象。
在英国对阿根廷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就向英国提供了大量阿根廷军队的情报。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在戴维营进行和平协议谈判时,美国通过这家公司得以监控埃及总统萨达特与国内的通信。在1979年德黑兰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中,美国也通过该系统对伊朗进行全盘监视。
2018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和白宫相继发布《网络安全战略》和《美国国家网络战略》,声称竞争对手通过从事恶意网络活动,对美国商业和非商业利益以及政府造成重大经济破坏。基于此逻辑,特朗普政府采取了更具进攻性和威慑性的网络安全战略。美国网络司令部甚至表示,必要时将施行略低于武装冲突水平的举措。
然而,此次事件充分体现了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两面三刀。
2013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斯诺登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秘密监控项目“棱镜计划”。此次事件的曝光更是表明,美国同时针对对手和盟友进行监视的做法正在威胁国际社会网络和信息安全。
此前,美国还指责俄罗斯窃取政府机密,将自身塑造为网络安全“受害者”,但中情局的做法无疑给美国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窃听机密行动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广,甚至将情报私下交易,可谓贼喊捉贼。
此种考量下,美国盟友或将重新审视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合作和介入深度。事实上,英、德等部分盟国已经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