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10时,监督3000套医用防护服和17万只医用外科口罩装车启程发往湖北武汉后,张全振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从1月20日开始,他每天睡眠时间没超过5小时。
新乡长垣,豫北小镇。这里是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也是全国战“疫”的一个后方战场。
1993年,有着12年军龄的张全振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创办河南亚都实业公司,主要从事医用耗材的生产。
面对疫情蔓延,1月20日,身为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张全振做出一个艰难抉择:针对全国范围内口罩货源紧缺的情况,他对已放假回家的员工发出“抗击疫情倡议书”,希望全体员工返厂上班,全力支援一线生产需要,支援武汉。3天内,360多名员工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1月25日凌晨2点,张全振公司捐赠的290万件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各类医用防护用品的运输车队出发,当天中午,这些医护用品全部到达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疫区防控急需。
春节假期加班,那就涨5倍工资;熔喷布等原材料短缺,那就高价收购……“开工即亏,但管不了了。你们中也有不少人当过兵,俺们今天立下军令状,疫情一天不退就一天不停工。”张全振在企业经理人动员会上如是说。
随着全国范围内口罩货源越来越紧张,市面上甚至出现了假口罩,张全振在抓紧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质量的管理。一名一线生产员工若想进入最终生产区,需经过至少11道程序,过防护门、测量体温、消毒双手、戴口罩、喷雾,进入厂区后还要换鞋、戴帽、洗手、烘手、理容、消毒,最终进入生产区。张全振对员工说:“我们的产品是用来保护人员安全的,决不能偷工减料,必须保质保量,来不得半点儿马虎!”
尽管没有“最美逆行者”的惊心动魄,但在这条“抗疫新战线”上,这些“战疫后勤”的付出同样令人感动。
“我的工作每天就是与产品为伍,面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一袋接着一袋的口罩,若实在累了,我们就轮换着继续生产。”员工周永恒说,春节年年能过,但今年的口罩却不能不生产。
“我是口罩车间的质检员,首先要确认首件合格,检验产品性能,保证合格才能生产,对生产过程、成品均按照检验章程要求进行检验。”员工吴秋娟告诉记者,在口罩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会严格在消毒环境下加工口罩。
“类似的情况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一路走过,始终与全国医务工作者、人民群众肩并肩站在一起!”张全振看着批量的口罩、防护服和病毒检测等医用物资从生产线上井然有序流出,掷地有声地说:“在武汉,医护人员用生命救人,我们要给他们最安全的防护。”
又是一个深夜,车间的机器哒哒哒作响,却不嘈杂,一旁是摞成一座座小山的医用物资,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