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先人有夺人之心

泓水之战与“六日战争”


■毛炜豪 李 瑞

“六日战争”中,被以色列空军击毁在地面的埃及战机

原 典

《百战奇略》先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则胜。法(《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曰:“先人有夺人之心。”

先战篇旨在阐述运用“先发制人”这一作战原则的条件。与敌作战时,若敌刚刚来到,阵脚还没有立稳,队形未来得及整顿,应先机出兵迅速攻击它,这样就可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先发制人,有致敌丧魂破胆的作用。”

战 例

春秋时期,宋襄公率兵伐郑,楚国出兵援救,与宋国军队交战于泓水(位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宋军摆好阵型时,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子鱼建议,敌众我寡,应半渡而击之,宋襄公却以此举非仁义之师所为而拒绝。待楚军全部渡过泓水,仍未摆好阵型时,子鱼再次请求宋襄公下令攻击,宋襄公又没有同意。直到楚军摆好阵型,宋襄公才指挥宋军与其交战,结果遭惨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愈发尖锐。1967年5月15日,埃及向西奈半岛增兵5个师,战争一触即发。6月5日7时45分,以色列空军只留12架战机承担值班警戒任务,其余战机倾巢而出,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26个空军基地实施空袭,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日战争”)爆发。此战,阿拉伯国家共损失飞机560架,以色列只损失46架。实施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以坦克、装甲车为先导,发起进攻,占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战争中,以色列军队伤亡仅千人,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伤亡近两万人。

计谋分析

积极夺取主动权。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具备先发制人的条件下,敢于先敌发动攻击,就能迅速取得胜利;不敢先敌发动攻击,将会贻误战机导致战败。毛泽东认为,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是相互转换的,任何一方都不可避免地因自身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局限而产生薄弱环节,予敌以可乘之隙,进而导致失败。高明的战争指导者,不应恪守教条,而使自己陷于被动。宋襄公迷信“仁义之师”、死守教条,最终丧失战场主动权,一战而为天下笑。无怪乎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先发制人,通过打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机场,迅速夺取制空权,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为后续地面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若未掌握主动权,即使以色列最终能够胜利,也必然付出较大代价。

正确把握时机。先发制人,应选择我方准备充分、敌方准备不足的时机,这样才能达成作战目的。宋襄公出兵伐郑,在战略上是先发制人,而在战术上,却一再错过最佳作战时机,楚军半渡而不击,阵乱亦不击。相比楚军,宋军本就兵力单薄,还把主动权拱手让人,最终落得个兵败辱国的下场。反观以色列,在作战时机选择上,进行了长期细致的情报准备和反复缜密的分析研判。以军在战前发现,埃军每日7时45分,雷达就会关机,操作人员交接班,飞机则结束巡逻,返回基地加油,出现一段较长的防卫空白期。此外,8时前后,以军可背对阳光发起攻击,对轰炸和突防最为有利,且埃军飞行员和军官正在上班途中,来不及作出反应。基于上述情况,以空军打破惯例,将突袭时间选定在1967年6月5日晨。实战证明,这确实是实施突袭的最有利时机。

及时刷新作战思想。春秋时期,主流作战思想并不提倡先发制人。宋襄公固守当时盛行的兵法——《司马法》,遵循商周以来形成的“治兵以礼”的军事思想,沿袭“君子不重伤”“重偏战而贱诈战”的作战方式,墨守于所谓战争中的道德法则,把战场主动权拱手让人,最终以惨败收场。事实证明,仁义无法战胜刀枪,战争的本质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没有雄厚军事实力作基础,任何在强敌面前空谈道义的做法都只会落得失败的下场。因此,春秋末期,《司马法》渐被《孙子兵法》取代,“以礼治兵”的思想逐渐式微。

现代战争中,先发制人早已成为主流作战指导思想,还与时俱进地加入了先进的战法战术理念。以色列敢于先发制人,源于美国等西方盟国的大力援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源自以色列自身正确的作战指导和先进的战法战术。战前,以色列总参谋部作战部长魏茨曼就提出大胆设想,不能像以往一样让空军偏重于防御,而应投入全部战机实施突然空袭,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他指出:“以色列最好的防御,在开罗上空。如果进行空战,那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应当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在这一作战思想指导下,以色列大胆出击,一举成功。若以色列使用地面部队而非空军实施突袭,必然会遭到阿拉伯国家空军的顽强抗击,在没有掌握制空权的前提下,战争的结果将很难预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