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人:王燕孜
2018年底,从陆军某院校学员大队大队长交流到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武部任部长。
整理人:张松 本报特约记者 陈立涛
对我来说,调整交流到省军区系统是一种考验。我的经历比较简单,之前一直在院校工作,与地方接触也不多,能不能适应人武部岗位心里还真是没底。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充满了期待。
我刚到人武部时,市里一批落后企业正面临破产重组,给企业民兵组织也带来诸多影响:企业没了,组织分散,纸上一大片,实际看不见;与战时需求、部队需要联系不紧,平时用得少、战时看不到,编用脱节问题突出。第一道考题摆在面前,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回想起在院校工作多年的经历,不服输的劲头让我暗下决心:打通“中梗阻”,抓实各环节。我按照“告别老旧产业、用好新兴行业”这一思路,协调市委、市政府对编建民兵分队和建立动员储备中心的具体标准进行规范,探索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使用和保障机制。随后,和市领导一起走访多家企业,最终在全市30余家企业中,遴选出11家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高新企业成立民兵组织,促进了现代市场与未来战场的无缝对接。
头三脚总算是踢开了,接下来,在调研中我发现,许多武装部战备库里不是缺少单兵携行装具,就是缺少帐篷等战备物资,制约了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
问题不能拖、保障打赢不等人。我和政委向市里主要领导专题汇报战备工作要求和部里的现状。让我欣喜的是,市领导当即表态“再难也不能难战备”,并想方设法挤出80余万元,用于购买单兵携行装具、帐篷等战备物资器材和修建民兵战备库;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民兵应急排配齐个人携行物资和非战争行动器材;并指导相关单位签订救生、车辆、民船等预征协议,基本满足了出动需要。
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到市重点民兵分队的实际,按库车一体,依所依队建库原则,带领干部职工,连续奋战一个月,区分携行、运行,分类摆放物资,整理器材,实现了在营规范化、机动模块化、野营实战化。
我还先后组织2期专武干部集中培训,学习政策法规和军事业务技能,组织参观学习兄弟单位建设经验,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组织2次民兵专业训练,每次我都按照军人标准从严从难抓训,锤炼民兵的军人意识和军人素养。
这一年多,我在人武部部长的岗位上找到了实现军人时代价值的新坐标。我深深感到,岗位转变,但备战打仗的责任永远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