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两代守礁人 一对父子兵

——姚雪华父子两代先后守卫南沙彰显家国情怀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建中

12月的湖湘大地,寒意渐浓。一早,在益阳市公路局工作的姚雪华汇入了上班大军。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人到中年的他身姿仍旧笔挺。

姚雪华1990年入伍,后来考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后来到祖国最南端——南沙群岛守礁,一守就是15年。2017年,姚雪华从海军工程大学转业。

姚雪华告诉笔者,守礁生活是对意志的考验,得过饮水关、饮食关、寂寞关等。岛上淡水供应不足,在雨中淋个澡,就是一种享受,但雨说停就停,有时身上还擦着肥皂呢。眼前永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看久了,那份孤寂就越浓。“收到信件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每一次家里来了信,都会仔仔细细地看上好几遍,内容都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姚雪华感慨地说。

“由于雪华在部队干出了成绩,我有幸作为军嫂代表,随补给船登上了南沙岛礁。”姚雪华的妻子徐晓慧至今仍对当时岛上艰苦的生活条件记忆犹新:“到了那里,我才真正感悟到什么是军人的奉献。我让雪华安心守岛,不用担心家里,作为军嫂,我也有自己的担当,我会守好自己的家园,照顾好老人、孩子。”

姚雪华在南沙守礁的15年,从一名排长成长为南沙守备部队副部队长,多次参加南沙重大建礁任务和守礁军事演习任务,荣立三等功3次。

笔者打开姚雪华从军27年带回来的3个“百宝箱”。一个箱子里装的是他的军功章和获奖证书,一个箱子里装的是他视为宝贝的海量信件和照片,还有一个箱子装的是几套海军军服。这些都是他的珍藏,让笔者感叹的不仅如此,南海情,在下一代延续。

姚雪华的儿子姚达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守礁的故事,他隐隐生出一种渴望,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和父亲一样手握钢枪,守卫那片蓝色的海。

2017年,姚达军校毕业,专业成绩靠前的他可选择的地方很多,可他只有一个要求,去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0月,姚达终于看到了那片海,那一刻,他流下了热泪。“把守礁当作事业,让青春开出最美的花。”姚雪华对儿子的殷殷期盼,而今已化为姚达内心的坚守。在北纬9度37分的太阳直射下,面向国旗庄严敬礼,身影如20多年前的父亲一样挺拔……

在《感谢你,南沙》中,姚雪华深情写道:“我真正的成熟,得益于这片蓝色的净土,是澎湃的海浪洗涤了我的灵魂,是呼啸的海风扫平了我高傲的性情,是肩上的责任磨砺了我坚强的意志,感谢你,南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