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投送能力是抢占制胜先机、赢得战争主动的先决条件。日前,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邀请战区、联勤保障部队、各军兵种20余家单位近百名代表,围绕如何提升联合投送保障能力组织座谈交流,在问需于保障对象、问计于一线官兵中碰撞思想火花、收集真知灼见。
培养更多的明白人
张俭(空军某部运输机械营房处处长):今年上半年,我部跨区演练,没想到输送大型装备的船舶受潮汐、流速等影响,无法在预定码头停泊,只得临时变更码头靠岸,险些影响演练计划。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部队也要培养军事运输投送的明白人,否则关键时刻就可能拉不出来。经过专家辅导、实地调研、反复论证,我部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印了一套《运输投送指导手册》,作为入门教材下发各部(分)队。在掌握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我们还编制多套方案供任务部(分)队研究、演练,不断增强基层官兵组织军事投送的能力素质。
周瑛(海军某部运输投送处处长):当前部队运输投送任务量大幅度增加,提高官兵组织投送能力特别是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一年来,调度中心毕晓光、章旭辉等业务骨干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运输投送知识,受到基层官兵点赞。
王峰(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参谋长):调度中心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问题非常重视,今年以来,依托合肥军事运输实训基地,组织了8批近2000人次的运输投送集训,并组织部分参训人员开展乘行训练,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型实训基地,基地将运用VR模拟仿真系统等先进手段组织训练,促进人员业务水平快速提升。
绘制军运一张图
严佳议(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基层军代表):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对部队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批更加快捷、高效,省去不少协调、等候时间。然而,在依托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进行联合投送中,仍存在着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比如,地方交通战备系统、部队运输投送系统、运输企业均可担负部队运输保障任务,任务部队先与谁对接、后与谁对接应当进行明确,防止和避免打乱仗耽误时间。
王鹏宇(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主任):通过近期几次保障行动,我们发现任务部队在需求提报方面确实存在渠道不畅问题。为使部队熟悉沟通流程,缩短协调时间,调度中心要与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会商,针对部队机动区域内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保障实际能力,绘制投送流程一张图,使任务部队一看就懂、拿过来就能用。同时,也希望管内部队与我们建立定期和实时情况通报制度,便于运输投送部门及时拟制计划,确保部队随到随装、随装随发。
付臻(陆军某部运输投送处处长):要使投送流程更加顺畅,还需要打破“条条框框”。以往,军列从一家铁路部门管辖的路段驶入另一家管辖的路段,往往需要例行检查,并可能更换机车。今年7月,在保障我部跨区机动中,调度中心协调铁路部门改变途中多次检查的做法,实现军列一站式直达,运行速度提高30%。
顾嵘(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处副处长):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创新举措,把现有的资源盘活用好。比如,一些部队移防后运输弹药就需要使用其他部队的运输专用线,如何使用、怎样使用最合理、最高效,需要我们科学编制计划,绘好多支部队使用军运专线的一张图,最大限度挖掘军运专线装卸能力。
用好技术创新倍增器
吕宣岭(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参谋):技术创新是提高部队投送能力的倍增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装备列装部队,超长超限装备装载慢、限速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协调铁路部门进行专项课题攻关,研发了车身更长、承重量更大的新型平车,使超长超限装备的捆绑加固速度成倍提高,途中运行也更平稳,让任务部队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
刘永承(火箭军某旅副旅长):往年,承担军事运输任务的一些列车车型老化、功能不全,官兵长途机动不舒适、易疲劳。去年,铁路部门对担负军事运输任务的某型客车进行改造,为任务部队开通带空调的客车,大大改善了乘行条件。前不久,我部训练回撤乘坐该型客车,官兵普遍反映很舒适。
王强(东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政委):从革命战争年代车推、马驮、人扛,到朝鲜战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再到当前铁、水、公、空联合立体投送,我军运输保障模式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特别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支撑。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交通运输领域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做到技术创新“水涨”,运投能力“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