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沉睡的档案讲好红色故事


■肖 健

日前,上海市档案馆“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巡讲团走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为师生奉上了一堂精神盛宴。“档案里的故事”通过讲述上海人家的故事,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生发展变化。讲演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影音画面和文字史料均来自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借助档案服务社会的这一做法值得点赞。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档案记录历史、承载历史,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更是一面知兴替、察得失的镜子。

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中,毛泽东主席是最早从事档案工作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主席有两个装满档案文献的竹箱子,他说:性命可以牺牲,这些档案文件不能丢掉。

我军历史档案记录着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开发历史档案,让深藏其中的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是军队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档案工作不只是简单地保存归档,用活档案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曾经,我军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重管理轻使用、重规范轻特色、重建设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军队档案工作,涉及武器装备、工程建设、战史战例、训练演习、科研立项等多专业、多领域,内容杂、范围广。如何使档案更好地服务部队、服务国防?摒弃就档案抓档案、就管理抓管理的思维,树立起“大服务观”尤为重要。

军队档案工作向打仗聚焦、为打仗服务,时时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进行保障。它承载着人民军队的深厚记忆,凝聚着人民军队的制胜密码,是一幅“红色家谱”,更是一粒“革命火种”。无数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都是生动的教材;一件件实物和一个个数据,都是历史的见证。

发挥档案的作用,就是要把沉默的档案变成会说话的“财富”,让档案走出档案柜,走进官兵中间。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等形式,为部队和地方提供服务。特别是对红色档案,要加大挖掘和展现力度,帮助官兵了解党史军史,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把档案送到地方的校园、机关和社区,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展研究性课题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主席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进入新时代,做好档案工作更为重要,工作人员要在“服务”二字上下苦功夫,力求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这样才能真正使档案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服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