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夜宿山村话“丰年”

——河南省灵宝市人武部扶贫一线见闻


■屈建国 李光辉 本报记者 魏联军

云山苍苍,玉露为霜。

10月31日,记者从郑州驱车一路西行,至灵宝市辗转向南,峰峦耸峙,雾霭缭绕,入山数十公里,崎岖山路十八弯。

到苏村乡水南村时已暮色沉沉,导航仪提示:海拔1108米,已行程340公里、耗时4个半小时。

深山夜来早。

瑟瑟秋风里的山中夜晚静谧安然,但村部热闹非凡。院外树上挂满玉米穗,空气中尽是瓜果香,弥漫着浓郁的丰年气息。灯光下,三三两两的村民,正与灵宝市人武部职工、驻村第一书记史宏伟聊得正欢。

记者刚搭上话,乡亲们便围了上来,一下打开话匣子。

“俺村是移民村,一村聚十省,百户百家姓。102户、341口人来自全国9省48县。”1960年从河南省卢氏县迁来的老支书马书勤介绍,半个世纪前,这里荒无人烟,因宜于开荒种地,上一辈为逃饥荒、避动乱,陆续移居于此。

树挪死、人挪活。本想过得舒心,孰料苦得揪心。水南13个自然村分布在16平方公里的山坳里,地偏路僻,星散四方,是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95人。

水南村干部群众为拔穷根,奋斗几代人。马书勤当了20年村支书,熬白了头想带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可直到去年卸任也夙愿未了。

水南村只是灵宝市人武部帮扶的贫困村之一。该人武部政委王正伟告诉记者,前两年帮扶的卫家磨、周峪、宋峪村脱贫后,他们又打响第4场攻坚战,几年间协调投入1400多万元、帮扶项目30个、办实事40件。

“外面风凉,到家坐坐吧!”67岁的徐甲会40多年前从湖北迁移而来,他拉着记者串门。刚迈开步,就指着脚下的水泥路说:“这可是人武部给俺们修的啊!”

徐家窑洞里,唠起山乡巨变,徐甲会悲喜交集:“我刚搬来那会儿,只有羊肠小道,干农活全靠人背肩扛,再后来修了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年邻居开着三轮车串亲戚,天黑路窄,一下摔到沟里,折了两条命。”

路之殇,也是老人心之痛。2002年6月的一个雨夜,徐甲会17岁的女儿突发急病,他套上牛车往镇医院赶,山路泥泞,赶到医院时,女儿已撒手人寰。

2017年,市人武部协调交通局拓宽硬化道路10余公里,在险要路段安装13公里防护栏,乡亲们自此踏上方便路、平安路、致富路。

“俺村的高山苹果个大脆甜,以往路赖,卖不上价钱,赶上雨季多半烂在地里,如今客商上门收购,一亩增收3000多块!”邻居庞培育插话道,“人武部还协调安装信号发射塔,教俺当电商,过去一块钱一斤的梨,在网上能卖3块多!上个月,省会郑州召开农产品推介会,史书记将梨推荐到现场,签下几十个订单。”

“水南村吃水难,唾沫洗脸不要钱。”在山坡下60岁的康敬章家,他伸出关节肿大变形的双手:“这都是吃水落下的祸害。”

水南村起初叫“水难村”。老康说,山下两公里有条小河沟,人吃畜牲也喝,一担水一层虫,不用纱布滤吃不成。先洗脸、后洗脚、再喂牲口,不少人得了大骨节病、罗圈腿,走路像跳舞,天阴浑身疼。2017年市人武部协调新建6座高位蓄水池和1个净水厂,山里人也吃上干净自来水。

村支书姜振华诙谐地说:“这出山的路、健康的水、赚钱的果,是部队送给俺们的‘吉祥三宝’。”

在70岁的段银虎家里,鸡舍里卧着一群鸡。“这是史书记送俺的,百十只嘞!”老段1968年当兵到新疆,参加过西藏剿匪,前些年因病致贫,儿子长年在外务工。他说,史宏伟隔三差五来看望,逢年过节送肉油,比孩子都尽心。

乡亲乡亲,越近越亲。史宏伟住在村部,自己搭伙做饭。老段是个有心人,经常起大早,把自己种的新鲜时令菜,洗了又洗,择了又择,悄悄放到史宏伟宿舍门口。

记者回到村部住处时,人武部援建的“八一舞台”灯火通明,几位乡村剧团演员正在排演《懒汉脱贫感党恩》。今年以来,市人武部5次协调文化下乡活动,协调投入40多万元,修建文化广场、文化舞台,安装健身器材、文化橱窗,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农闲写照成为记忆。

谈及未来扶贫图景,灵宝市人武部部长陈冲信心满满:“我们制定了持续帮扶水南村奔小康的‘时间表’‘路线图’,计划两年内建成露营烧烤基地、拦河大鱼塘,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地,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霜降时节,山风渐寒。

记者夜宿山村,辗转难眠:水南村的脱贫故事,是部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祖国大江南北的贫困山乡,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那是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动人乐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